千山驱人不得语,势与猛风争臂膂。
阴林出没又高原,飘思连愁何处所。
天痕乍映浮图出,坏寺荒垣飒寒雨。
入门惊笑一拂衣,唤进盘飧倒尊甒。
坐窥奇峰各有状,赤岩银瀑若初吐。
须臾大云障裹之,旋复崩漏相捍拒。
其时困惫镫在壁,扶床始欲展两股。
小僮好事持烛回,照数断碣复起舞。
慧远陶潜不在世,哲人风迹乃敢侮。
吾于佛说剧茫昧,但眷废兴生叹怃。
夜深万窍犹喧豗,公挟蛟虬斗虓虎。
千念往与顽怪通,腾降有如臼遇杵。
衾孤梦寐失鸣鸡,厨虚瓮盎绝饥鼠。
鼾雷剩取僧不归,安得天音送钟鼓。

【注释】

千山驱人不得语,势与猛风争臂膂:形容山峰高大,气势磅礴,如猛风吹来一般,让人无法抵挡。

阴林出没又高原,飘思连愁何处所:阴森的树林在山间变幻莫测,让人感到迷茫和忧愁。

天痕乍映浮图出,坏寺荒垣飒寒雨:天空的痕迹突然映照在寺庙上,寺庙的破败和荒凉让寒雨更加寒冷。

入门惊笑一拂衣,唤进盘飧倒尊甒:进门后看到主人正在做饭,笑着走过去帮忙。

坐窥奇峰各有状,赤岩银瀑若初吐:坐在椅子上观察奇特的山峰,它们各自呈现出不同的形状。

须臾大云障裹之,旋复崩漏相捍拒:片刻间,巨大的云层遮住了天空,随后又开始崩裂漏失,相互抵抗。

其时困惫镫在壁,扶床始欲展两股:当时困倦疲惫,只能依靠墙壁上的电灯才能勉强站起来。

小僮好事持烛回,照数断碣复起舞:一个小孩拿着蜡烛回来,他开始用光照亮那些断裂的石碑,仿佛在跳舞。

慧远陶潜不在世,哲人风迹乃敢侮:慧远、陶渊明都去世了,现在敢于轻视他们的思想。

吾于佛说剧茫昧,但眷废兴生叹怃:我对佛教的理解很模糊,只是对佛教的兴衰产生了感慨。

夜深万窍犹喧豗,公挟蛟虬斗虓虎:深夜里,山谷中的声音仍然很响亮,好像蛟龙在争斗。

千念往与顽怪通,腾降有如臼遇杵:无数的念头都与顽劣的怪物相通,它们在天空中上下翻飞,犹如舂米时臼遇到杵一样。

衾孤梦寐失鸣鸡,厨虚瓮盎绝饥鼠:孤独地躺在床上,梦中听到公鸡的叫声,厨房里空空荡荡,没有食物供老鼠食用。

鼾雷剩取僧不归,安得天音送钟鼓:只有鼾声作为回应,僧人已经不在家了,怎么能够听到天边的钟鼓声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晚景的作品。全诗以写景为主,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社会、自然等多重主题的思考。

首句“千山驱人不得语,势与猛风争臂膂”描绘了群山高耸入云,如同猛风般猛烈地向人们冲击的景象。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压迫感,同时也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威严。

诗人通过对阴林、高原、天痕、浮图、残垣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晚景的壮丽和凄凉。这些景物不仅具有视觉美感,还富有象征意义。比如,“千山”代表着高山峻岭,象征着人生的艰难险阻;“猛风”则暗示着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在这首诗中,诗人还通过对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忧虑。例如,“小僮好事持烛回,照数断碣复起舞”描绘了一位小孩拿着蜡烛回家,然后开始玩耍的情景。这个细节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和无助感。

诗人还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揭示了自然界的变化和无常。比如,“千念往与顽怪通,腾降有如臼遇杵”这句诗就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中的风力和水力的作用。这种描写不仅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还引发了读者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最后一句“安得天音送钟鼓”则是对整个晚景的总结和感慨。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失望和无奈之情。他希望有人能倾听他的心声,给予他支持和理解。

这首诗以其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内涵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它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作品,更是一种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探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