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濩落在羁旅。
一官非出亦非处。
世上功名跨瀛海,昏镫四壁还照汝。
煮鱼取酒意有馀,不知儒墨与专诸。
梦中匡山为谁好,闻鸡失却青松道。

【注释】

建昌:今江西南昌。杂诗:即七律,是古体诗的一种。

吾生濩落(huò luò):一生困窘潦倒。濩落,《庄子·逍遥游》:“汝安知鱼乐?鲲之大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后世因称人生坎坷潦倒为「濩落」。

羁旅:羁留在外的异乡之人。

一官非出亦非处:此句意谓自己虽身居一官,但并非出于本愿,也并未在家乡定居。

昏镫四壁:灯光昏暗,四周没有依靠。

煮鱼取酒:指生活贫苦,难以自给。

儒墨:儒家与墨家,皆古代显学。

专诸:春秋时吴国著名的厨师,以刺杀王僚而名闻于世。

匡山:地名,在今安徽宿州西南。这里借指隐居之地。

闻鸡失却青松道:语出晋代孙兴公《答许掾》诗“鸡鸣发轻叹,声入碧云暮”句。意思是听到鸡声便想归隐了,但找不到一条通向青山绿水的捷径。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作者对现实不满、渴望归隐的思想感情的七律。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字,语言简练,意境清远。

首联点明题旨,说自己一生困顿流落,身不由己,虽然身居一官,但却不是出自本意,也未在家乡定居,所以感到孤独无聊,有如羁旅之人。

颔联进一步抒发了这种思想感情。诗人说,自己的仕途并不是出于志向和愿望,也不是由于出身或地位,而是被朝廷征召而来,因此内心并不感到满足和愉快。

颈联写诗人的生活状况。由于生活贫困,无法自给,只能从别人那里索取,所以心情十分郁闷。

尾联表达了诗人渴望归隐的思想感情。诗人说,自己听到鸡声就想回归自然,可是又找不到一条通向大自然的捷径。这里用“鸡声”比喻官场生活,以“青松”喻指山林生活。这两句是全诗最精彩的地方。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厌倦仕途、向往自然的思想。诗中通过描写自己生活困苦,内心矛盾的心境,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黑暗的现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感情,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