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舟兀兀随江水,昨发浔阳今抵是。
石钟别我十八春,重寻胜迹惊还喜。
闲台复馆了无数,灵岩秀壑信莫比。
缅缭曲兮又窈冥,周下上兮石齿齿。
春风登楼花满枝,光动青冥散霞绮。
楼船吹角声正愁,挂眼江湖几千里。
转忆豺虎凭窟穴,天地干戈斗未止。
衡阳壮士乘舸来,亲麾万人夺其垒。
中兴风景故依然,百战英雄长已矣。
我更苍茫弄鬓丝,东南锁钥属伊谁。
空依绝壁留题处,独向江山借一卮。
【注释】:
- 游湖口石钟山歌:游石钟山时所唱的诗歌。石钟山在江西星子县,是长江中游的一个著名风景区。
- 小舟:小船。
- 兀兀:孤独的样子。
- 浔阳:地名,今湖北九江市。
- 石钟:地名,今江西彭泽县。
- 十八春:指十八年前。
- 闲台复馆:闲逸的亭台和馆舍。
- 灵岩秀壑:形容山势高峻秀丽,有如仙境。
- 缅缭曲兮又窈冥:山峦曲折回旋,幽深莫测。
- 周下上兮石齿齿:石头上长满了苔藓。
- 春风登楼花满枝:春天来到楼阁,花儿开满树枝。
- 光动青冥散霞绮:阳光照耀,使青天显得五彩缤纷。
- 楼船吹角声正愁:楼船吹起号角,声音令人感到忧愁。
- 豺虎凭窟穴:比喻凶险、危险的境地或局势。
- 天地干戈斗未止:战争仍在继续进行。
- 衡阳壮士乘舸来:衡阳的英勇之士乘船而来。
- 中兴风景故依然:恢复后的太平景象依旧存在。
- 我更苍茫弄鬓丝:我更加茫然,发丝已白。
- 东南锁钥属伊谁:东南地区的锁钥归谁所有?
- 空依绝壁留题处:我在绝壁上留下题词的地方。
【赏析】:
《石钟山记》一文是郦道元对江水入海的实地考察和科学考察的成果。他通过自己的观察,认为“水非从天降,自东山下奔注”的观点,是对当时流行已久的地“下无水,空中无风,波浪相击,自然之奇也。”这种观点的质疑和否定,正是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文章先以“游湖口石钟山歌”开篇,然后依次叙述游山的经历及感受。全文语言平实自然,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首二句,点明此行是在游湖口石钟山。“小舟”二字,写出了行舟的情状;“兀兀”,写出了船夫执桨划船的情状。“昨发浔阳今抵是”四字,写自己随船逆江而行,终于到了湖口石钟山。
三、四两句,写石钟寺的景色。“别我十八春”,是说离开石钟寺已经十八个年头了,而石钟山上的胜迹仍然使人感到新奇,使人惊喜不已。
五、六两句,写石钟山上的景物。“闲台复馆”,是说石钟山上有许多静寂恬淡的亭台馆舍;“灵岩秀壑”,是说这些亭台馆舍周围还有美丽的山峰。这里用一个转折,引出下文的感慨。
七、八两句,描写石钟山的形势。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蜿蜒曲折的山脉又高又深,上面覆盖着层层的苔藓。”
九、十两句,写石钟山的风光。意思是:春风来临,登楼远望,花枝摇曳,灿烂夺目,阳光照耀,五彩缤纷;那远处的楼船,吹响的号角声,让人心烦意乱,忧心忡忡。
十一、十二两句,写石钟山的险要地势。意思是:面对这样的险要地势,人们常常感到恐惧不安;然而,当人们在战争中胜利后,又会想起这里的险要地势。
十三、十四两句,写石钟山的地理特点。意思是:在这个地方,山川险峻,地势崎岖;在这里,人与天争斗,战斗不休。
十五、十六两句,写石钟山的英雄事迹。意思是:当年,这里曾是英雄豪杰们浴血奋战的地方;如今,这里又是英雄豪杰们的活动场所。
十七、十八两句,写石钟山的美景。意思是:这里的风景优美迷人,恢复了和平的景象仍然存在;而我,只能对着这片美景叹息,感叹自己的老去和衰老。
十九、二十两句,写作者对石钟山的感情。意思是:我在石钟山留下了我的题词,表达了我对石钟山的热爱之情;然而,我却无法真正了解石钟山,只能默默地站在绝壁上,为石钟山留下我的题词。
这首诗描绘了石钟山的美丽景观和壮丽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在描述自然景观的同时,还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忧虑,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