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坐逢白翁,倦游自天目。
为数岩壑奇,蔽亏古代木。
十围高百寻,射天齐箭镞。
馀阴拓灵境,泱漭元气绿。
尽探鸿荒世,筇杖毕生独。
过澹诧二子,裹粮果举足。
勇决吾不如,寸梦并幽躅。
己遁日月外,应共鬼魅宿。
矧当秋霜飞,红叶遍照烛。
魂精满梯磴,扪焰烧悬瀑。
侧穿洞户迷,怪藤接苍竹。
蝮蛇口如盆,褰衣避腾逐。
久怼生不辰,欠从葬其腹。
咫尺通径山,坡公屡游瞩。
傥踵寻旧塔,有僧话西蜀。
待诒纪胜篇,图经所未录。
沤尹病山相携游天目寄讯
酒坐逢白翁,倦游自天目。
为数岩壑奇,蔽亏古代木。
十围高百寻,射天齐箭镞。
馀阴拓灵境,泱漭元气绿。
尽探鸿荒世,筇杖毕生独。
过澹诧二子,裹粮果举足。
勇决吾不如,寸梦并幽躅。
己遁日月外,应共鬼魅宿。
矧当秋霜飞,红叶遍照烛。
魂精满梯磴,扪焰烧悬瀑。
侧穿洞户迷,怪藤接苍竹。
蝮蛇口如盆,褰衣避腾逐。
久怼生不辰,欠从葬其腹。
咫尺通径山,坡公屡游瞩。
傥踵寻旧塔,有僧话西蜀。
待诒纪胜篇,图经所未录。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天目山游玩时写给友人的信。诗中描绘了天目的美景和诗人游览时的所见所感。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
诗歌开篇就以白翁为话题,表明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对于游览天目的感受——疲倦而兴奋。这里的“倦”字,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的疲惫状态,但同时也透露出他对这次旅行的期望和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用“为数岩壑奇,蔽亏古代木”来形容天目山的美景。这里的“奇”字,强调了天目山的独特之处,而“蔽亏”则形象地描绘了山间的林木茂盛,遮天蔽日的景象。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天目山的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震撼和感动。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天目山的壮阔与神秘。他提到天目山的高耸入云,如同箭矢般直插天际,给人一种雄浑壮观的感觉。同时,诗人又通过描述天目山的云雾缭绕、阳光普照等自然景观,展现了天目山的美丽与神秘。这些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天目山的魅力,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之情。
在描绘完天目山的自然风光后,诗人又转向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他提到自己曾经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导致自己生出了不满和愤懑。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沦,而是选择了离开世俗的生活,寻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使他得以在天目山上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寄托。
诗人又回到了对天目山的描绘上。他提到了天目山上的古树、瀑布等自然景观,以及它们带给人的视觉美感。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天目山的美景,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诗人还提到了他在天目山上的所见所闻,如拜访僧人、聆听西蜀的故事等,这些都是他在天目山上的重要经历和收获。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也让他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个世界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这首诗通过对天目山的自然风光和诗人自身的情感体验进行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表达,展现了一个既充满自然之美又富有哲理思考的诗意世界。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追求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