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客恣揽胜,颇观白下山。
定林独未至,筋骨笑羸孱。
神往乾道贤,留题刻斓斑。
放翁虽文士,刚气塞人寰。
九原望王师,家祭语相关。
堂堂经天义,彝伦立其闲。
忠爱溯诗教,群儿谤痴顽。
憾不过摩挲,如睹诛逆颜。
徐侯访碑图,照坐堆烟鬟。
自娱十载后,仓卒亡兵间。
转徙久愈恋,兴寄焉可删。
重付画师笔,逋景能自还。
岂徒涌岩壑,飒有精灵环。
游侣一时隽,稍怜庇夷蛮。
梦回杖藜地,谁伴野僧闲。
妄欲挽流人,毕愿亲榛菅。
豺虎日伺侧,藤幅空追攀。
诗句释义:
- “久客恣揽胜,颇观白山下。” - 描述诗人作为一个长期在外的游子,对于风景名胜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欣赏之情。
- “定林独未至,筋骨笑羸孱。” - 表达了诗人虽然已经游览了众多美景,但未能到达预定的目的地——定林,内心感到遗憾和无奈。同时,“筋骨笑羸孱”描绘出诗人身体虽然消瘦却依然保持着一种乐观的态度。
- “神往乾道贤,留题刻斓斑。” - 诗人对那些品德高尚的人物心生向往,他们如同古代贤明的君主一样,留下了令人敬仰的印记。
- “放翁虽文士,刚气塞人寰。” - 尽管诗人是文人,但他具有坚强不屈的性格,其精神力量足以震撼世间。
- “九原望王师,家祭语相关。” - 诗人在思念故乡的同时,也期待着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希望自己的家人能在将来的祭祀中谈论到自己的贡献。
- “堂堂经天义,彝伦立其闲。” - 强调正义的重要性,正义如同天空一般高大而庄严,是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 “忠爱溯诗教,群儿谤痴顽。” - 诗人通过诗歌来传承忠诚和爱的理念,即使这些理念被一些人误解为愚蠢或固执。
- “憾不过摩挲,如睹诛逆颜。” - 表达对某些事物的遗憾只是轻轻触摸一下就过去了,就如同看到那些反对的人的面庞一样。
- “徐侯访碑图,照坐堆烟鬟。” - 描述了徐侯(可能是一位文人)拜访时的情景,他坐在椅子上看着桌上满是烟雾的头发。
- “自娱十载后,仓卒亡兵间。” - 暗示自己在闲暇之余进行娱乐活动,但在国家动荡、战乱频繁的背景下,生活变得仓促且充满不确定性。
- “转徙久愈恋,兴寄焉可删。” - 表达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对于某个地方或事物的感情越来越深厚,以至于想要删除这份感情都显得有些多余。
- “重付画师笔,逋景能自还。” - 再次委托给画师绘制,希望他能将这份美好的景色再现。
- “岂徒涌岩壑,飒有精灵环。” - 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美丽,还有那些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精灵们的存在。
- “游侣一时隽,稍怜庇夷蛮。” - 虽然自己是一个文人,但对于一些边远地区的人们还是心存怜悯和同情。
- “梦回杖藜地,谁伴野僧闲。” - 梦见自己在一片宁静的土地上行走,身旁有一位悠闲自在的僧人相伴。
- “妄欲挽流人,毕愿亲榛菅。” - 试图挽救那些陷入困境的人,并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
- “豺虎日伺侧,藤幅空追攀。” - 周围的危险环境时刻威胁着人们的安全,尽管如此,人们仍然努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译文:
久居异乡我尽情欣赏各地风光,颇多时间观览白山之下。
唯独定林尚未抵达,我不禁感到遗憾和疲惫。
心中向往古代贤明君主的风范,于是留下铭文以示纪念。
虽然只是一介文人,但我仍保有一颗坚定的心志。
在九泉之下,我也希望能听到家人对我的怀念与嘱托。
面对国家的危机,我们应挺身而出,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对于那些心怀不轨之徒,我们应该坚决予以打击和制止。
赏析:
这首诗是徐积在游览多地后的感怀之作。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旅途中饱览了各地的风景名胜,同时也经历了许多生活的变迁和感慨。诗中既有对美好景物的欣赏,也有对人生命运的沉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首联“久客恣揽胜,颇观白山下。”表达了诗人作为一个长期在外的游子,对于风景名胜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欣赏之情。这里的“久客”指的是长期的旅行或居住,而“恣揽胜”则意味着诗人在旅途中毫无保留地欣赏着各地的风景。
颔联“定林独未至,筋骨笑羸孱。”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遗憾和无奈。尽管他已经游览了众多美景,但未能达到预定的目的地——定林,这让他感到无比遗憾和无奈。同时,“筋骨笑羸孱”也形象地描绘出诗人身体的消瘦和精神的饱满。
颈联“神往乾道贤,留题刻斓斑。”则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品德高尚的人物的向往之情。他希望效仿那些贤明的君主,留下令人敬仰的印记。这里的“乾道贤”指的是古代贤明的君主,而“留题刻斓斑”则意味着他们在留下的印记上留下了美丽的图案或文字。
尾联“岂徒涌岩壑,飒有精灵环。”则是诗人对自然景观的一种赞美和感叹。他认为自然景观不仅仅只是美丽那么简单,更有一种神奇和神秘的力量存在。这里的“飒有精灵环”形象地描绘出自然景观中的灵气和神秘之处。
整首诗以诗人的游历经历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悟。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和对理想追求的执着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