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事夫何如,狡狯匪细故。
行取置谏垣,开国有制度。
明诏复其初,外贡治行著。
君名列第一,薄海仰嘉誉。
仓猝改廷擢,儿戏遣之去。
旷典二百年,颠倒徇喜怒。
大臣谁尸之,寂未问三疏。
出处焉足论,吾为纲纪惧。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最后附上赏析。首先注意理解诗意,然后分析每句诗的意思,最后概括全诗的主旨大意即可。“行取置谏垣,开国有制度”意思是:立即把他调入朝廷担任谏议大夫,制定国家大政方针。“明诏复其初,外贡治行著”意思是:皇帝下诏书恢复他的原职,外省进贡的政绩也很突出。”大臣谁尸之,寂未问三疏”意思是:大臣们谁去为他送行?他也没有回答过三份奏疏。诗人在《与王贻上书》中说:“君名第一,海内称盛德”,“君名列第一,薄海仰嘉誉”。这里用反语,说明王贻上的名声已很高了,但还没有到极点。
【答案】
①怪事夫何如,狡狯匪细故。(“怪”指奇怪,“狡狯”狡诈,非细故指不是小事)
②行取置谏垣,开国有制度。(“行取”指任命或调动,“谏垣”指朝廷)
③明诏复其初,外贡治行著。(“明诏”指圣旨,“复其初”指恢复原职,“外贡”指外地来献贡品,“治行”指政绩)
④君名列第一,薄海仰嘉誉。(“君名”指王贻上的名字或称号,“第一”指第一名)
⑤仓猝改廷擢,儿戏遣之去。(“仓猝”指匆忙,“廷擢”指提拔为朝廷官员,“儿戏”指轻率地,“遣之去”指派他去任职)
⑥旷典二百年,颠倒徇喜怒。(“旷典”指长久以来的规定政策,“二百年”指二百年)
⑦大臣谁尸之,寂未问三疏。(“尸”指主持,“问”指询问,“三疏”指三次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