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驱我前,互穿岚瘴窟。
累累见高坟,寒草眠残日。
隔岁阙瞻扫,惟灵接荒忽。
石气萦白青,松枝长逾尺。
有儿尚路人,孙裔那忍述。
鹰雁摩霄飞,旧是眼边物。
邻叟无恙在,欲讯成哽噎。
【注释】
墓上 其一:坟墓在山上,故名墓。
万山驱我前:万山环绕着我的墓地,使我不得不向前。
互穿岚瘴窟:山峦重叠,遮蔽了瘴气。
寒草眠残日:残阳如血,落在枯草中。
隔岁阙瞻扫:已经过了几年,没有人来清扫。
惟灵接荒忽:只有你(亡灵)在荒凉中。
石气萦白青:墓碑上的苔藓和青草相互缠绕。
松枝长逾尺:松树的枝条长得很茂密,甚至超过了一尺。
有儿尚路人:还有儿子在外漂泊。
孙裔那忍述:孙子的后代怎么忍受得住呢?
鹰雁摩霄飞:雄鹰和大雁在高空飞翔。
旧是眼边物:曾经是眼中的景物。
邻叟无恙在:邻家的老翁依然健在。
欲讯成哽噎:想要告诉他(老翁)却哽咽难言。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墓地周围的山水、林木,表达了对亡妻的深情怀念之情。
首联“万山驱我前,互穿岚瘴窟”,以夸张手法写墓地周围群山环抱,山连山、水绕水,使墓地显得更加隐蔽。接着“累累见高坟,寒草眠残日”,写出了墓地的凄凉,以及自己思念亡妻的悲痛。
颔联“隔岁阙瞻扫,惟灵接荒忽”,点明了自己与妻子已久别重逢,但妻子去世已多年,墓地荒芜无人问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深深思念和无尽悲伤。
颈联“石气萦白青,松枝长逾尺”,进一步描绘了墓地的自然景色,石头和青苔相互缠绕,松树枝叶茂盛,甚至长到了一尺多高。这两句既写出了墓地的环境,也暗含了诗人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尾联“有儿尚路人,孙裔那忍述”,诗人感叹自己的儿子在外流浪,而亡妻的儿子也已经长大成人,无法忍受这种悲伤的情绪。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深切思念和对其子孙的担忧。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深沉,表现了诗人对亡妻的深切思念和无尽悲伤。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哀悼亡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