鹄渚潮声咽暮秋,回看樵径下羊牛。
片帆远带蛮云色,客梦遥怜汴水流。
讵有千金酬漂饭,还愁一溜放扁舟。
投林久羡归飞翼,天末襟裾忆石头。

【注释】

鹄渚:水边。汴水:今河南开封的一条河流,在宋代曾名“汴河”。襟裾:指衣服的襟和裾。这里指衣服。石头:即扬州。

【赏析】

此诗是作者游览杭州西湖时所作,共四首。这是第二首,写秋夜泊舟孤山的情景。

“鹄渚潮声咽暮秋”,起句写景。鹄渚,即孤山。孤山靠近钱塘江口的江滨,地势较高,所以能见到远处的钱塘江潮。潮水声在寂静、肃穆的暮秋之夜显得特别响亮,使人感到一种深沉的哀伤。

“回看樵径下羊牛”,接着写舟中所见。樵夫的小路从江边的树林边走过,路旁牧放的牛群和羊群,都随着江潮而起伏,与江面一起流动。这一句写江中之景,也兼写舟行之速。

“片帆远带蛮云色,客梦遥怜汴水流。”第二联写舟中之景。诗人把船帆当作一片小小的云,远看,好像那帆影上飘荡着一片乌云。诗人想象中的客人,正躺在船上做着梦,梦里他看到汴河水在不停地流动。汴河是北宋时期的一条大运河,也是当时南北交通的要道。诗人在这里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以虚写实。

“讵有千金酬漂饭,还愁一溜放扁舟。”第三联写诗人的感受。“讵”通“岂”,表示反问的意思。“千金”,指酒食。“漂饭”,指被风吹走。这句的意思是说:“难道用这么多的钱来酬谢我一顿饭吃?”“一溜放扁舟”,指小船随江流而下。这句的意思是说:“还担心小船会随江流漂走。”

“投林久羡归飞翼,天末襟裾忆石头。”“投林”句意同前,是说羡慕鸟儿归巢;“天末襟裾”句意同前,是说怀念故乡。

【译文】

孤山脚下的水面上,潮水的声音低沉地呜咽着。回头望着那条樵夫们走过的山林间的小路,只见牛羊成群跟着江潮起伏。

一只小船上,帆儿随风飘荡,带着一片乌云,像一片云彩似的。我梦见自己坐在船上,正在汴水边漂流。

哪里值得我用金钱去换取一杯酒食?还担忧小船随江流而漂去呢!

我羡慕鸟儿归巢,思念我的故乡扬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