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下逢迎方少年,高标妙悟显吟篇。
会心钟呗携筇处,落手江山打桨前。
与世相摧悬薄宦,为谁自媚到沈泉。
焚馀丛稿天难忌,一二曾凭万口传。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

  • 第一句“白下逢迎方少年”,描述了在南京(白下)遇到了一位年轻的人。
  • 第二句“高标妙悟显吟篇”,表达了这位年轻人的高洁志向和卓越的才华,以及他的诗歌作品。
  • 第三句“会心钟呗携筇处”,指的是在某个寺庙里,听到钟声和朗诵经文的声音,同时手持拐杖行走的场景。
  • 第四句“落手江山打桨前”,描绘了站在江边,准备划船的情景。
  • 第五句“与世相摧悬薄宦”,表示这位年轻人因为不满世俗而放弃仕途,选择隐居。
  • 第六句“为谁自媚到沈泉”,表达了他为了追求内心的安宁,不惜放弃世俗的追求。
  • 最后一句“焚馀丛稿天难忌,一二曾凭万口传”,意味着他的作品虽然已经焚烧,但依然无法被世人遗忘,曾经有很多人传颂他的作品。

接下来是翻译和赏析:

诗译:在南京遇到年轻的才子,其高尚的志向和出色的才华令人钦佩。在寺庙中听到钟声与经文,同时步行在山水之间。因不满世俗而离开官场,选择隐居生活。为了追求内心的宁静,不惜放弃世俗的追求。他的作品虽然焚烧,但人们仍记得他的存在,曾经有许多人在传诵他的作品。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年轻才子的风采及其内心世界。诗人通过对其外貌、气质和才华的描述,展现了这位年轻人的独特魅力和非凡才华。接着,诗人又通过对其内心世界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种对比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和有趣。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采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使得诗歌更具诗意和深度。例如,将年轻人比作白下(南京),象征着他的才华和地位;将寺庙比作会心的地方,暗示了他的心灵归宿;将江水比作江山,表达了他的壮志豪情。

这首诗还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这位年轻人的经历,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名利、情感等方面的思考。这些思考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其具有了一定的启示意义。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经历的作品,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的杰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