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日流烟鸟唤晨,瓶梅看坼浅深春。
隔宵撼榻车音熟,越世留杯海色新。
拚弃馀年蒙袂地,凄迷北望种松人。
敝裘皂帽忘今昔,襁负胡雏又结邻。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表达了诗人在新年元旦之际,登楼远眺、抒发感慨的情思。
首句“澹日流烟鸟唤晨”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早晨景象,太阳渐渐升起,阳光穿过薄雾洒在大地上,鸟儿欢快地歌唱着迎接新的一天。这里的“澹日”指的是明亮的太阳,“流烟”则形容清晨的雾气飘渺如烟。“鸟唤晨”则是鸟儿欢快地叫着迎接新一天的到来。这一句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基调。
第二句“瓶梅看坼浅深春”中的“瓶梅”,是指瓶中插养的梅花,它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诗人通过观察梅花开放的程度来表达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坼”在这里指的是花朵展开的状态,“浅深”则形容梅花开放的不同程度。这一句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寓意着诗人对新一年的期许和希望。
第三句“隔宵撼榻车音熟”描述了新年之夜的情景,诗人回想起过去的岁月,那些曾经熟悉的声音(如车轮滚动的声音)在记忆中变得遥远而模糊,仿佛只是一场梦境。这里通过对比现在与过去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第四句“越世留杯海色新”则表达了诗人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这里的“越世”意味着超越世俗,追求更高的境界;“留杯”则暗示着留住美好时光,珍惜当下。诗人通过这一诗句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态度。
第五句“拚弃馀年蒙袂地,凄迷北望种松人”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过往岁月的反思。这里的“拚弃”意味着放弃过去的束缚,重新开始;“凄迷”则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迷茫感。同时,诗人也提到了在北方种松树的人,这是古代的一种风俗,用以纪念先祖或表达自己的志向。这一诗句既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望和决心。
第六句“敝裘皂帽忘今昔,襁负胡雏又结邻”则是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生活的期望的总结。这里的“敝裘皂帽”指的是破旧的衣服和帽子,象征着过去的生活;“襁负”则指抱着幼小的孩子,象征着家庭和孩子的存在。“胡雏”则是古代对匈奴人的称呼,这里可能代指北方民族的孩子。诗人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回顾,表达了他对过去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以新年元旦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回忆往昔和展望未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对未来的期望以及对历史和文化的关注。整首诗语言简练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