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池萤点杂星浮,移映含毫蘸玉瓯。
束笋文书腾蜃气,佐茶饼饵制牛油。
衣冠大隐凭谁识,风雅扶衰费熟筹。
不寐星河窥户牖,始知蟋蟀已工愁。

这首诗是诗人在樊山瞻园夜晚咏物之作。下面我将逐句进行释义,并附上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1. 穿池萤点杂星浮:这句话描绘了夜晚的景色,萤火虫在池塘中穿梭,如同星星一样浮动。萤火虫的光芒映照在池面上,形成了美丽的光影效果。

  2. 移映含毫蘸玉瓯:诗人将萤火虫的光移动到玉壶上,仿佛蘸着墨水写字。这里用“含毫蘸玉瓯”来形容萤火虫的光芒与玉壶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3. 束笋文书腾蜃气:这句话描绘了书房中的文人墨客们,他们围坐在一起,手持竹子,仿佛在书写文章。而窗外的蜃气(海市蜃楼)也随着他们的笔触而飘动,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气息。

  4. 佐茶饼饵制牛油:这里的“佐茶饼饵”指的是茶叶和点心,而“牛油”则是用来调制这些食物的油脂。诗人巧妙地将这两种元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食。

  5. 衣冠大隐凭谁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理解,他认为只有那些真正懂得的人才能够理解这种隐逸的生活方式。这里的“衣冠”指的是古代士人的服饰,而“隐”则是指隐居。

  6. 风雅扶衰费熟筹: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化传承的看法,他认为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才能创造出真正的文化遗产。这里的“风雅”指的是高雅的文化,而“扶衰”则是指扶持衰败的文化。

  7. 不寐星河窥户牖: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夜晚无法入睡的情景,他仰望星空,仿佛能够通过窗子窥探到外面的景象。这里的“不寐”意味着诗人无法安眠,而“星河”则是夜空中璀璨的银河。

  8. 始知蟋蟀已工愁:最后一句揭示了诗人对蟋蟀的情感寄托,他通过蟋蟀的声音感受到了秋天的凄凉和寂寞。这里的“蟋蟀”指的是秋夜时分鸣叫的蟋蟀,而“工愁”则是指善于表达愁绪。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赞美,以及对传统文化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