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诸昆尽释经,岳云亏蔽见晨星。
终成带索寻三乐,自许沙虫有独醒。
卜夏商歌出金石,孙卿些赋别门庭。
翻传楚老微言外,呜咽凭棺不忍听。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登科后》是唐代诗人孟郊在科举考试中落第后所作,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挽胡子威拔贡”,胡氏诸昆尽释经,岳云亏蔽见晨星。这是说:我的族兄们全解下了经书,只有我像被乌云遮住的晨星一样。意思是:我虽然也学了几年书,但是没有什么用处。
“终成带索寻三乐,自许沙虫有独醒。”这是说:我终于成了带着绳子的人了,但只是像鱼那样独自清醒罢了。意思是:我终于成为了一个读书人,但我却只能像鱼那样独自清醒着。
“卜夏商歌出金石,孙卿些赋别门庭。”这是说:我能够像夏商时期的乐师一样,唱出美妙动听的歌曲,就像孙子、荀子一样写出精彩的文章,离开家门而另立门户。
“翻传楚老微言外,呜咽凭棺不忍闻。”这是说:我虽然能写文章,但是却不能说出微言大义。因此只能默默忍受悲伤,无法再听见亲人去世时发出的哀鸣声了。意思是:我虽然能写诗作文,但是却不能说出微言大义。
【答案】
译文:
我的族兄们都把经书都放下了,只有我还像被乌云遮住的晨星一样(比喻自己不被理解)。
最终我变成了带子上的人(比喻自己没有成为真正的士人),但我只能像鱼那样独自清醒着。
我能够像夏商时期的乐师一样,唱出美妙动听的歌曲,就像孙子、荀子一样写出精彩的文章,离开家门而另立门户。
我虽然能写文章,但是却不能说出微言大义。因此只能默默忍受悲伤,无法再听见亲人去世时发出的哀鸣声了。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失意之情的作品,通过描写自己的遭遇来表达对人生和理想的思考。诗中用典较多,多处引用《论语》《荀子》《孟子》,以及屈原、庄子等古人之语,以显示其学识与思想。
首联:“胡氏诸昆尽释经,岳云亏蔽见晨星。”意思是:我的族兄们都把经书都放下了,只有我还像被乌云遮住的晨星一样(比喻自己不被理解)。“胡氏”即指孟郊自己,他出身于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家族成员大多都是进士出身。但他却始终未能金榜题名,所以此处说他“尽释经”。 “岳云亏蔽”比喻自己被压抑不得伸展。
颔联:“终成带索寻三乐,自许沙虫有独醒。”意思是:最终我变成了带子上的人(比喻自己没有成为真正的士人),但我只能像鱼那样独自清醒着。这里“三乐”指的是孔子所说的“君子有三乐”中的三种快乐:一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二曰得天下之公器;三曰得志行道(《论语·雍也》)。“三乐”在这里是比喻自己不能施展抱负,只好以教书育人为乐。“带索”是比喻自己一生奔波劳苦,像系在绳索上的鱼一样。“沙虫”指蚯蚓,这里用来形容自己像蚯蚓那样默默无闻地生活着。这两句的意思是:最终我成了一名教书先生,但我只能像鱼一样默默地生活着,没有实现自己的价值。
颈联:“卜夏商歌出金石,孙卿些赋别门庭。”意思是:我能够像夏商时期的乐师一样,唱出美妙动听的歌曲,就像孙子、荀子一样写出精彩的文章,离开家门而另立门户。“卜夏商歌”指模仿古代乐师的歌声,“出金石”喻文辞优美动听。“孙子”、“荀子”指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孙武和韩非。他们都是儒家学说的捍卫者。“离别家门”指远离家乡,到外地去谋生,表示自己追求独立自主的生活。这几句的意思是:我能够像古代的乐师一样唱出动人心弦的歌曲,写出优美的文章来,离开了家,另立门户。
尾联:“翻传楚老微言外,呜咽凭棺不忍听。”意思是:我虽然能写文章,但是却不能说出微言大义。因此只能默默忍受悲伤,无法再听见亲人去世时发出的哀鸣声了。“楚老”指屈原。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楚国,因遭排挤而投汨罗江自尽。“微言外”指《庄子·外物》中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为有限的寿命有限的知识,而知识无穷无尽。这里用此典故来表示自己的才华得不到发挥。“呜咽”是形容悲痛的声音,这里用“呜咽”一词来表现自己听到亲人去世的消息时内心的悲痛。
这首诗是孟郊在科考失败后所作的抒情诗作,表达了作者失意的心情和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