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信风波有戮民,流涎齑瓮唾承尘。
乍惊灿烂摇窗册,恍接平生送酒人。
献赋渊云鸾省重,赓吟岑杜凤池春。
海涛卷尽旌旗影,电火烧天眩一鳞。

孙师郑吏部由京师寄所刊文集并附诗三章见赠次韵却寄 其一

谁信风波有戮民,流涎齑瓮唾承尘。

乍惊灿烂摇窗册,恍接平生送酒人。

献赋渊云鸾省重,赓吟岑杜凤池春。

海涛卷尽旌旗影,电火烧天眩一鳞。

注释:

谁信风波有戮民,流涎齑瓮唾承尘。谁信?相信。风波:比喻政治动乱或社会动荡。戮民:残害人民。流涎:像流口水一样,形容馋涎欲滴。齑(jī)瓮(wèng):一种陶制的盛食器。

乍惊灿烂摇窗册,恍接平生送酒人。乍惊:突然感到惊讶。灿烂:形容光彩夺目。摇:使动摇。窗册:指书简、书信。恍:仿佛,好像。平生:指过去的一生。送酒人:指朋友或熟人。

献赋渊云鸾省重,赓吟岑杜凤池春。献赋:指向皇帝进献诗文。渊云:指汉文帝时辞赋家刘向,字渊云。鸾省:指翰林院。岑参、杜甫: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凤池:指翰林院的院落,因院内有凤凰栖息而得名。

海涛卷尽旌旗影,电火烧天眩一鳞。海涛:大海上的波涛。卷:席卷,席卷而去。旌旗:指军队的旗帜。

赏析:

这首诗是孙师郑给吏部尚书的一封回信,表达了对朝廷和朝廷官员的忠诚和热爱。首句“谁信风波有戮民”,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政治动乱的担忧,担心朝廷会残害人民。第二句“流涎齑瓮唾承尘”,形容朝廷腐败堕落,官员们贪婪无度,生活腐化奢侈,令人发指。第三句“乍惊灿烂摇窗册,恍接平生送酒人”,表现了作者对朝廷的怀念之情,仿佛回到了过去与朋友饮酒作乐的时光。第四句“献赋渊云鸾省重,赓吟岑杜凤池春”,赞美了朝廷中像刘向、岑参这样才华横溢的人,他们为国效力,为朝廷争光。最后一句“海涛卷尽旌旗影,电火烧天眩一鳞”,比喻政治动乱如同海啸般汹涌澎湃,让人感到惊恐;又如同电击般强烈震撼人心,让人感到头晕目眩。总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忠诚和热爱,对朝廷政治的担忧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和信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