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窈以曲,万绿中一庵。
低篷犯雨至,凭槛春波蓝。
伊人来往处,诗响沈烟潭。
至今味遗欬,水木幽香含。
青山了可揖,香火依瞿昙。
燹馀石陷壁,承平存胜谈。
何当芦雪际,月泛缘源探?
【注释】
①希村颖生:指张岱(字宗子)。张岱(1597—1679),字宗子,一字石公,号陶庵、天池山人,浙江绍兴人,明清之际著名文学家。
②西溪窈以曲,万绿中一庵:西溪是杭州的一个胜地,曲曲折折;万绿色彩中,只看见一座小庵。
③低篷犯雨至,凭槛春波蓝:船儿低下来,冒着雨驶进西溪,我凭着栏杆,望着春天的波光在蓝天下显得十分清澈。
④伊人来往处,诗响沈烟潭:那地方,诗人往来不绝,他们的声音仿佛沉入水中的烟雾之中。
⑤至今味遗欬:直到现在,那种味道仍然存在。
⑥水木幽香含:水边的树木和花草散发出的芳香。
⑦青山了可揖:青山可以拱手而礼让。
⑧香火依瞿昙:佛教名僧迦叶尊者曾依香炉修行,后人称他为瞿昙。
⑨燹馀石陷壁:战火过后,残破的石头堆砌成墙。
⑩承平存胜谈,何当芦雪际:太平盛世里,人们还保留着美好的传说故事。
【赏析】
这是一首记游诗,记述作者随同友人乘船游览西溪时所见美景。
开头两句写西溪的幽雅曲折。“窈以曲”,即曲折幽深。“万绿中”三句写西溪之静。翠竹绿树掩映中的一座小庵,低垂着篷帆,冒雨而来,船停于槛前,只见春波荡漾,一片湛蓝。这四句描绘出了西溪幽静秀美的景色。
后四句写西溪的人迹繁盛,诗声不绝。“伊人来往处”点出诗人与友同游之意。“诗响沈烟潭”,既写出诗人的咏唱,又暗示出西溪人烟稠密的特点。“至今味遗欬”一句,不仅说明西溪人喜爱吟诗作画,而且从侧面烘托出西溪景色之美。“水木幽香含”,则进一步渲染了西溪的自然之美。
末六句写西溪的古迹。“青山了可揖”,用“揖”字写出青山苍翠欲与人相揖。“香火依瞿昙”,即指西天目山麓的佛顶山,山上有座瞿昙寺。这里把西溪比西天目山,将西溪写得更加幽美。“燹馀石陷壁”,是说战乱后,残砖断瓦垒成了墙。“承平存胜谈。”承平,指国家安定;存胜谈,即留下美好的传说。最后两句是说:“什么时候能像古人一样,泛舟赏月,去探芦雪呢!”
这首诗以记游为主,描写了西溪的秀丽景致,抒发了自己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清远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