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夫累月不入城,旧馆红遍芙蕖茎。
主人钩帘忽见省,故假花事要诗盟。
褰裳欲从畏火伞,药铛经案前后横。
磔禳傩索震衢郭,叩门亲故频相惊。
羡君书丛拥香卧,百沴谁敢当墨兵?
等闲游赏亦有分,咫步邈若瞻蓬瀛。
尔时升堂愧左海,风露自喜愚池清。
手莳三岁再被潦,鱼鳌狼藉初华赪。
阜比避贤夙勇撤,惧以蹇薄殃黉英。
宁知咎徵卒不贳,李既玉折刘珠倾。
他时委弃等一败,蓦地摧枉能无情?
花前咄咄凭子问,天运如此吾安程?
碧栖书来幸安健,多恐笛谱成秋声。
注释:
谢珍午招我观赏鉴亭的荷花,并写信给我。
村夫累月不入城,旧馆红遍芙蕖茎。
主人钩帘忽见省,故假花事要诗盟。
褰裳欲从畏火伞,药铛经案前后横。
磔禳傩索震衢郭,叩门亲故频相惊。
羡君书丛拥香卧,百沴谁敢当墨兵?
等闲游赏亦有分,咫步邈若瞻蓬瀛。
尔时升堂愧左海,风露自喜愚池清。
手莳三岁再被潦,鱼鳌狼藉初华赪。
阜比避贤夙勇撤,惧以蹇薄殃黉英。
宁知咎徵卒不贳,李既玉折刘珠倾。
他时委弃等一败,蓦地摧枉能无情?
花前咄咄凭子问,天运如此吾安程?
碧栖书来幸安健,多恐笛谱成秋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观鉴亭观赏了谢珍午所种荷花之后写给他的信。信中既有对谢珍午种的荷花的喜爱之情,也有对谢珍午的赞美之意,更有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世事无常的领悟。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情感深沉,充满了哲理性。
第一二句,描绘了谢珍午种植荷花的景象。”村夫累月不入城,旧馆红遍芙蕖茎”,诗人通过描绘村夫种荷花的场景,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热爱。”旧馆红遍芙蕖茎”,形象地描绘了荷花的美丽和生机勃勃。
第三四句,描绘了谢珍午邀请诗人一起欣赏荷花的情景。”主人钩帘忽见省,故假花事要诗盟”,”钩帘忽见省”,描绘了主人突然见到荷花的情景,”故假花事要诗盟”,则表达了主人邀请诗人共同欣赏荷花的诗意。
第五六句,描绘了诗人观赏荷花时的所见所闻。”褰裳欲从畏火伞,药铛经案前后横”,”曳裳欲从畏火伞,药铛经案前后横”,描绘了诗人穿着短衣短裤去观赏荷花,以及周围环境的状况。
第七八句,描绘了诗人对荷花的赞美之词。”磔禳傩索震衢郭,叩门亲故频相惊”,描述了荷花的美丽和香气吸引了很多人前来观赏,甚至惊动了周围的人。
第九十句,描绘了诗人对谢珍午的赞美之情。”羡君书丛拥香卧,百沴谁敢当墨兵?等闲游赏亦有分,咫步邈若瞻蓬瀛”,诗人赞叹谢珍午的书卷气,认为他的生活充满了诗意和浪漫。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谢珍午的敬仰之情。
第十一二句,描绘了诗人对谢珍午的赞美之意。”尔时升堂愧左海,风露自喜愚池清”,诗人表示自己虽然不如谢珍午,但仍然对他的才华和品德感到敬佩。
第十四五句,描绘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手莳三岁再被潦,鱼鳌狼藉初华赪”,描绘了荷花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风雨中的挣扎状态。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艰辛和无奈。
第十五六句,描绘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领悟。”阜比避贤夙勇撤,惧以蹇薄殃黉英”,描述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态度,以及他们对于自己的未来充满担忧。
第十七八句,描述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不安。”宁知咎徵卒不贳,李既玉折刘珠倾”,诗人感叹自己的命运如同宝玉一样脆弱,随时可能遭受挫折和打击。
第十九首,描写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恐惧和忧虑。”他时委弃等一败,蓦地摧枉能无情?花前咄咄凭子问,天运如此吾安程?碧栖书来幸安健,多恐笛谱成秋声”,诗人担心自己在未来的某一天会被抛弃或失去一切,而这一切又无法逃避,只能默默承受命运的安排。
描绘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助。”碧栖书来幸安健,多恐笛谱成秋声”,诗人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保持身体健康,不再受到命运的折磨。然而又担心自己的一生将会如同秋天的落叶一样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