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街丝柳带烟拖,深巷入官河。
画船银蜡,赵李夜经过。
闻说虫娘,新自茸城到,唤取奏清歌。
阑花簌簌闻歌落,重趁拍、小婆娑。
地衣翠滑,扶不稳鸾靴。
嫌煞流莺,偏在东风底,学唱定风波。
《玉峰公宴席上赠施校书》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宴会上听歌的情景,表现了对歌妓的欣赏之情。
首句“半街丝柳带烟拖”,描绘出宴会上丝柳如烟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优雅的氛围。这里的“半街”和“带烟拖”都暗示了宴会的规模之大,参与者之多。
第二句“深巷入官河”,进一步描绘出宴会的地点——深巷中的官河边。这两句诗通过“半街”、“带烟拖”、“深巷”、“入官河”等词汇,将宴会的场景描绘得生动形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
第三句“画船银蜡,赵李夜经过”,描写了宴会上的船只和人物。这里的“画船银蜡”指的是装饰华丽的船只,而“赵李”可能是宴会上的宾客或艺人。这句诗通过描绘船只和人物,展现了宴会的热闹和喜庆。
第四句“闻说虫娘,新自茸城到”,描述了宴会中的歌妓——虫娘。这里的“新自茸城到”可能指的是虫娘刚刚到达京城。这句诗为后面的歌声铺垫了背景。
第五句“唤取奏清歌”,点明了虫娘即将表演的内容。这里的“奏清歌”可能指的是虫娘演唱的优美动听的歌曲。这句诗通过呼唤和期待的语气,表达了对虫娘的赞赏和期待。
第六句“阑花簌簌闻歌落”,描写了虫娘唱歌时的情景。这里的“阑花”可能是指庭院中的花朵,而“簌簌”则形容虫娘唱歌时的声音。这句诗通过描绘虫娘唱歌时的情景,为接下来的重唱增添了情趣。
第七句“重趁拍,小婆娑”,描述了虫娘唱歌时的节奏感和舞姿。这里的“重趁拍”可能指的是虫娘在唱歌时的动作,而“小婆娑”则形容虫娘跳舞的样子。这句诗通过描绘虫娘的舞姿和动作,展现了她的魅力和风采。
最后一句“地衣翠滑,扶不稳鸾靴”,描写了宴会的地面和鞋子。这里的“地衣翠滑”可能是指宴会地面上的地毯,而“扶不稳鸾靴”则形容宴会上的宾客穿着华丽的靴子,走路不稳。这句诗通过描绘宴会地面和鞋子,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庄重和雅致。
第八句“嫌煞流莺,偏在东风底,学唱定风波”,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虫娘的喜爱和赞美。这里的“嫌煞流莺”可能是指虫娘的歌声婉转动听,让人难以忘怀;而“偏在东风底,学唱定风波”则可能是指虫娘喜欢模仿其他艺人的风格,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和才华。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虫娘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宴会上的音乐和舞蹈,展现了诗人对歌妓的欣赏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各种意象和修辞手法,将宴会的场景描绘得生动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虫娘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整首诗既体现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又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意境,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