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鞠场前,笙歌队里。
是处风光任君取。
金樽送人不忍去,高楼漫系青骢尾。
景无边,情无畔,恨无底。
人共留春春不许。
我试问春春不语。
过却清明尚馀几。
堤边柳垂千万缕。
新莺欲倩风呼起。
绿萝烟,青麦浪,梨花雨。
【解析】
本诗是一首七绝,全诗写景抒情,借景生情。前两联描写了春游的场景,后三联则抒发了诗人的感伤之情。
我们来看第一联,“踏鞠场前,笙歌队里”,这两句是交代地点,“踏鞠场前”写出了地点,而“笙歌队里”则写出了活动,“笙歌队里”写出了一个繁华热闹的场面,而“是处风光任君取”则是对上一句的进一步拓展,描绘出一个春天的美好景象,“任君取”则表明了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可以被人们所利用和享受的,这里的“风光”指的是自然景色,也就是前面所说的“笙歌队里”。
第二联,“金樽送人不忍去,高楼漫系青骢尾。”这里“金樽送人”是说送别朋友,而“高楼漫系青骢尾”则是对上一句的进一步延伸,“金樽”是盛酒器,“不忍去”表明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而“高楼漫系青骢尾”则是用马来表达自己的不舍之意,而“高楼”则是对上一句的进一步拓展,表示告别的地方,所以这两句的意思是:在告别朋友时,不忍离去,于是在高楼之上把骏马拴好。
第三联,“景无边,情无畔,恨无底。”这三句是对前面两句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这前三句的意思是:风景没有边际,情感没有界限,但是心中的仇恨却是深不可测。这里的“恨无底”就是对前面的“恨无底”的一种深化和拓展,表示心中的怨恨深重难以消除。
第四联,“人共留春春不许。”这两句的意思是:人们共同留住春天的时光,但春天却不允许停留。这两句是说人们虽然想要挽留春天,但却无法实现。
第五联,“我试问春,春不语。”这两句是说诗人试图向春天提问,但春天却沉默不语。这两句是说诗人想要向春天提问,但是春天却没有任何回应。
最后一句,“过却清明尚馀几?”这一句的意思是:清明节已经过了,还有剩余的时间吗?这一句是诗人的反问,表明时间紧迫。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惜春之作,以景语起笔,点出题面:“金樽”、“青骢”,渲染出一种惜别的气氛;继而写景抒怀、寄慨遥深,表达了作者惜春惜别的情怀。
首联点明节令与游赏的地点。
颔联描写游赏的具体情景。从“是处风光任君取”一句中可知,此处有丰富的游乐项目供人尽情玩赏。“笙歌队里”说明游人很多。“金樽送人不忍去”表明作者舍不得离开此地。“高楼漫系青骢尾”表明作者舍不得离开骑马的骏马。“景无边”指游赏之处风光无限,美不胜收。“情无畔”指游赏之时感情无限美好。“恨无底”指心中所抱的遗憾无限深远。“景无边”、“情无畔”和“恨无底”三句都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对美景和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表现出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颈联写离别的情景与感受。“金樽”为古代饮酒器具,用以比喻酒;“高楼”为古代建筑结构之一,用以比喻楼。这两句既写景又写人。“金樽”、“青骢”均为游赏之物。“送人”表明离别之意;“系青骢尾”表明送别友人。“高楼漫系青骢尾”既写出了离别之痛,又表现了送别友人的不舍。
尾联写诗人的内心感受。“过却清明尚馀几”,表明清明节即将过去,诗人不禁感叹时光流逝之快。“馀几”指还剩下几天的意思。
全诗语言清新明快,格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