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命半迍邅,少年失恃,中岁分钗,所欣式谷诒谋,看庭内玉树争荣,一读一耕绵世泽;
予怀弥枨触,既属通家,复联姻好,自叹飘蓬异地,望瀛南生刍遥寄,且哭且奠送归魂。
【注释】
①倪寿:名不详,字寿如(1806—1870),江苏常州人。清代文学家、书画家、篆刻家。
②半迍邅:半途受阻,指仕途不顺。
③少年失恃:少年时失去了依靠。
④中岁分钗:中年时失去妻子。
⑤式谷:善人,这里指有德的人。诒谋:传业。
⑥玉树:美男子,比喻才华出众的人。争荣: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才能。
⑦一读一耕:一读即读圣贤书;一耕即勤于农事。绵世泽:绵延不绝的世泽。
⑧通家:泛指朋友或亲戚。联姻好:婚姻关系好。
⑨飘蓬:飘荡不定,随风漂泊的样子,形容流落异乡无定所。瀛南:瀛洲南面,泛指南方。生刍:指祭祀用的牲畜。遥寄:遥相寄赠。
⑩且哭且奠:边哭边奠祭(死者)。
【赏析】
《挽倪寿如联》是一首悼亡诗。作者在这首诗中通过描写友人倪寿如的一生,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全诗语言简练、含蓄,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第一句“君命半迍邅”,描述了友人倪寿如仕途不顺的情况。这一句中的“君命”指的是朝廷的命令或命运的安排,“半迍邅”则表明了他的境遇并不是很顺利。这里的“君命”可以理解为朝廷对他的任命或命令,而“半迍邅”则意味着他在仕途上遇到了一些挫折或困难。
第二句“少年失恃,中岁分钗”,进一步描绘了倪寿如的人生经历。这句话中,“少年失恃”指的是他在年轻时失去了亲人或朋友的支持;“中岁分钗”则是指他在中年时失去了妻子。这里通过“失恃”和“分钗”两个关键词,展现了他人生中的痛苦和无助。
第三句“所欣式谷诒谋,看庭内玉树争荣”,则表达了对他人生经历的感慨。这句话中,“所欣式谷诒谋”表示他曾经有过美好的愿景和计划;“看庭内玉树争荣”则描绘了他庭院中树木竞相生长的景象,象征着他的才华得以施展和发挥。这里通过对比和象征,展现了他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第四句“一读一耕绵世泽,予怀弥枨触”,继续描绘了他人生的艰辛。这句话中,“一读一耕绵世泽”表示他勤奋读书、努力耕作以积累世泽;而“予怀弥枨触”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触和触动。这里通过描述他的努力和执着,展现了他对友情的重视和对事业的追求。
第五句“既属通家,复联姻好,自叹飘蓬异地,望瀛南生刍遥寄”,则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这句话中,“既属通家”指的是他和倪寿如既是朋友又是亲戚的关系;“复联姻好”则表示两人之间还有着良好的婚姻关系;而“自叹飘蓬异地”则表达了他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故土的情景;“望瀛南生刍遥寄”则描绘了他遥望远方思念友人的场景。这里通过描绘他和倪寿如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他离开家乡的原因,展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
最后一句“且哭且奠送归魂,”则是对整个事件的总结和感慨。这句话中,“且哭且奠”表示作者在哀悼倪寿如的同时,也为他祈祷平安;而“送归魂”则表达了他希望倪寿如的灵魂能够安息的愿望。整首诗通过对倪寿如一生的回顾和对友情的怀念,抒发了作者对逝去的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