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虚前席,借箸方待留侯,何堪天上赤松,归去道山为导路;
公生长沙,忧世有同贾谊,望断江边香草,惓怀君国总伤春。

【注释】:

帝虚:皇帝虚心,意即皇帝虚心地请教张百熙。

方待:正在等待。

何堪:哪能承受。

赤松:传说中的仙人赤松子,此处指张百熙的仙风道骨。

归去:回去。

道山:道教名山,这里指张百熙的退隐之地。

公生:张百熙生于长沙,“长沙”是地名。

忧世:忧虑国事。贾谊《吊屈原赋序》有“每念圣主之不当世,而滋窃为君王君子之患;每念鸿儒之就戮,而陨胆,窃悲夫遇无知称,不遭明时以为天下病也”的句子。

望断:望尽。

江边香草:江畔的香草,即香草洲,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南。相传春秋时期楚王在此设宴,屈原投江而死,其墓就在附近。后用“江边香草”来比喻忠贞不渝的臣子。

惓怀君国:依恋国家之情。

总伤春:总感伤心。

赏析:

张之洞(1837—1909),晚号南皮,直隶清河人,清末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中的主要决策者之一,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的诗作多表现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这首挽联是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时写给已故好友张百熙的。张百熙字孝先,号莲芬,湖北安陆人,光绪十五年进士,曾官至礼部尚书和军机大臣等职。他与张之洞志同道合,交谊深厚,二人同为晚清著名的维新派政治家,也是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张百熙去世前,张之洞写了这副对联来表达他对朋友的怀念之情。

上联写张百熙虽年老却仍壮心不已,希望友人能够继续出仕辅佐皇上。下联写张百熙虽已离世,但精神依然长留人间,希望友人的忠诚之心永存不灭。整首挽联既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和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