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题潇湘图,一诣潇湘境。
潇湘人不见,独雁时相警。
朅来得遇湘浦人,纸上瑟瑟秋将分。
山楼豳风亭楚颂,回望潇湘转增恸,万事寻思纵如梦。
周孝廉邵莲属题罗山人聘所仿董北苑潇湘卷子,屡题潇湘图,一诣潇湘境。
潇湘人不见,独雁时相警。朅来得遇湘浦人,纸上瑟瑟秋将分。山楼豳风亭楚颂,回望潇湘转增恸,万事寻思纵如梦。
译文:
周孝廉的邵莲属我写了一首诗,是模仿董北苑潇湘卷子的作品。
虽然多次描绘了潇湘景色,但始终无法亲临潇湘实地体验。
只有大雁时不时地在天空中飞翔,提醒着我那些已经消失的潇湘人。
偶然之间遇到了一位来自湘浦的人,他让我感受到了纸张上瑟瑟秋风的凄凉。
我在山楼的豳风亭观赏楚颂,回首望去,心中不禁更加悲伤,因为对潇湘的回忆和思念如同梦境一般。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潇湘风光的诗作。诗人通过多次描绘潇湘景色,表达了自己无法亲临实地体验的感受。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继续追寻着那份对潇湘的思念和回忆。
首句“潇湘人不见,独雁时相警。”描绘了在潇湘地区,人们的身影已经变得难以辨认,而大雁偶尔发出的叫声却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警示。这种对比,既展现了潇湘的荒凉与萧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第二句“朅来得遇湘浦人,纸上瑟瑟秋将分。”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偶然间遇到一位来自湘浦的人后,感受到的那份秋意和凄凉。这里的“瑟瑟”二字,形容了秋天的寒风瑟瑟作响,给人一种凄冷的感觉。而“纸上”二字,则巧妙地暗示了诗人只能通过文字来传达对潇湘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潇湘的深深眷恋和怀念。
第三句“山楼豳风亭楚颂,回望潇湘转增恸,万事寻思纵如梦。”则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部分。在这里,诗人通过对山楼、豳风亭等地点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氛围。而“回望潇湘转增恸”一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潇湘的深深眷恋和怀念。他不仅感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更感叹自己无法再回到那个曾经熟悉的潇湘之地。这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深感动容。
最后一句“万事寻思纵如梦。”则是全诗的结束语。在这里,诗人通过对“万事寻思”一词的巧妙运用,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思考。而“纵如梦”二字,则更是强调了人生的虚幻和短暂。整首诗以潇湘为背景,通过细腻而深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潇湘的深深眷恋和怀念。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