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竹初庵内证无生,应笑劳人日奔走。
注释与赏析:
君不见:您看啊,
竹初庵内证无生,应笑劳人日奔走。
这句的意思是说,在竹初庵内修行的人,已经证悟了无生法,他们应该笑那些劳苦奔波的人。
荆州喜晤钱上舍伯坰即送南归并寄令叔维乔:我在荆州高兴地见到钱上舍伯坰,就要送他回南方了,并且寄信给令叔维乔。
君:你,代词,指钱上舍伯坰。
竹初庵内证无生,应笑劳人日奔走:在竹初庵里修行的人,已经证悟了无生法。他们应该笑那些劳苦奔波的人。
荆州:古州名,今属湖北省。钱上舍:指钱伯邕、伯坰父子。伯邕曾知荆州,伯坰任荆门军节度副使。喜晤:高兴地会见。即:就。南归:归去,回去。并:和。寄:捎带。令叔:对别人的叔父的尊称,这里指韦维乔。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友人时所做,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其人生选择的肯定与赞美。
首句”君不见”是一个反问的疑问句,表示诗人对友人的疑惑。紧接着,诗人以竹初庵内修行的人为例,指出他们已经证悟了无生法,从而嘲笑了那些劳苦奔波的人们。这里的”竹初庵内”指的是一个修行的地方,而”证无生”则是修行者达到的境界,他们已经超越了世俗的纷争和烦恼,达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
次句”君不见”又是一句反问句,表示诗人对友人的再次疑惑。接着,诗人又以荆州为背景,描述了一幅热闹的景象:人们欢聚一堂,相互祝贺,彼此道别。然而,这种热闹背后却是人们的疲惫和无奈,因为他们都是为了生活而奔波劳碌。
第三句”君不见”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再次表达诗人对友人的疑惑。然后,诗人以”竹初庵内证无生,应笑劳人日奔走”为引子,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在竹林中修行的人已经超脱了尘世的纷扰,他们不再为了生活的琐事而奔波劳碌,而是享受着心灵的平静和安宁。
最后一句”荆州喜晤钱上舍伯坰即送南归并寄令叔维乔”是全诗的结尾,也是诗人对友人的祝福。诗人希望钱伯邕能够平安地回到南方,同时也祝愿他的家人幸福安康。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理解。通过送别友人的方式,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其人生选择的肯定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