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方虽蛮方,楚蜀粤上游。
延江及沅江,其源一何修。
沉埋唐宋间,地志苦不收。
前年使者来,一一穷险幽。
鄨水既合温,黔江亦通涪。
盘南锁铁桥,匀左刳木舟。
我行皆乘之,遍历十二州。
马上作一书,分此楚蜀流。
芟除土俗名,不使混固彪。
庶以示后来,不贻兹土羞。

这首诗是诗人对新学使谈户部祖绶的告别诗,表达了他对即将离去的不舍之情。

首句“喜代人将至率赋六诗留以志别并贻新学使谈户部祖绶”描述了诗人接到新学使祖绶的消息,非常高兴,决定写下六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祝福。

次句“此方虽蛮方,楚蜀粤上游”,诗人以“此方虽蛮方”开头,表示自己虽然身处蛮夷之地,但仍然保持着对中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而“楚蜀粤上游”则是对自己所在地的描述,即位于楚、蜀、粤三地的上游。

第三句“延江及沅江,其源一何修”,诗人描绘了延江和沅江的源头,它们都来自遥远的高山,水源清澈,景色优美。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

第四句“沉埋唐宋间,地志苦不收”,诗人感叹唐宋时期的地理志书未能记载这些美丽的山水,使得这些美景被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被遗忘的无奈。

第五句“前年使者来,一一穷险幽”,诗人回忆了前年使者来探访的情景,他们深入考察了各地的险恶和隐秘之处。这句诗展现了诗人与外界交流的经历,也表达了他对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和热情。

第六句“鄨水既合温,黔江亦通涪”,诗人描述了鄨水(今安顺)与温水交汇的地方以及黔江(今贵阳)与涪陵相通的河流。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家乡河流的熟悉和对家乡的眷恋。

第七句“盘南锁铁桥,匀左刳木舟”,诗人描写了盘南地区有座铁桥和木舟,这是一幅生动的画面。这句诗展现了诗人对家乡风情的怀念和赞美。

第八句“我行皆乘之,遍历十二州”,诗人表达了自己游览了十二个州,沿途所见所闻都让他兴奋不已。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旅行的热爱和对家乡风光的留恋。

第九句“马上作一书,分此楚蜀流”,诗人在旅途中的马上创作了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第十句“芟除土俗名,不使混固彪”,诗人强调了在写作过程中要剔除那些带有地域色彩的名称,以免混淆和玷污了真正的文化内涵。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严谨态度和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意识。

第十一句“庶以示后来,不贻兹土羞”,诗人希望这首诗能够给后来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不会让家乡的土地蒙受耻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骄傲和对后代的期望。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离别情景和对故乡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友情、旅行、家乡等主题的情感和思考。它不仅记录了诗人的生活经历,也展现了他的个性和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