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雨始晴,高原郁春气。
连山亘南北,浓绿涨天地。
断岭一以开,花红亦无际。
连绵芳草合,来路渺难记。
幽香惹行客,处处欲停辔。
竹屋三四家,鸣泉响颓砌。
临波亭自好,新笋大如臂。
窗棂红八扇,花里自开闭。
箫鼓知赛神,村厨爨烟腻。

八里水塘道次

十年雨始晴,高原郁春气。

连山亘南北,浓绿涨天地。

断岭一以开,花红亦无际。

连绵芳草合,来路渺难记。

幽香惹行客,处处欲停辔。

竹屋三四家,鸣泉响颓砌。

临波亭自好,新笋大如臂。

窗棂红八扇,花里自开闭。

箫鼓知赛神,村厨爨烟腻。

译文:

十年的雨水终于开始晴朗下来,高原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连绵起伏的山峰横亘在南北方向,浓郁的绿色覆盖了整个天地。

一座山被劈开后露出了一条道路,红色的花朵也看不到尽头。

连绵不断的芳草地连接在一起,回望来路似乎变得模糊难记了。

阵阵幽香吸引了行走的客人,他们四处停留准备停下马鞭。

有两三间竹屋的小村庄散落其中,泉水的声音在颓败的台阶上响起。

面对波涛的水边亭子非常漂亮,新长出的嫩竹笋就像手臂一样粗大。

窗户上的红色花纹共有八扇,花儿们在里面自由地开闭着。

箫声和鼓声传来知道是庆祝神的生日,小村庄中的炊烟已经变得油腻起来。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乡村风光的七言律诗,诗人从远眺到近观,从静景写起,再到动景,最后以热闹的场面作结,层层深入,层层推进,将一幅生动的乡村春色图展现给读者。

首联“十年雨始晴,高原郁春气”两句描绘了久雨初晴后高原上弥漫的春意。诗人通过对高原上春意盎然的景象的描述,展现了高原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向往之情。

颔联“连山亘南北,浓绿涨天地”两句进一步渲染了高原春日里的山峦景色。山峦连绵不断,绿意盎然,仿佛要将整个天空都映衬得更加明亮。这里的山峦不仅象征着自然之美,还寓意着诗人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

颈联“断岭一以开,花红亦无际”两句描述了高原上的一处景观。当山脉被劈开一道口子时,那盛开的红花仿佛没有边际一般,展现出一种无限延伸的美感。这里的断岭与无际的花红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与震撼。

尾联“幽香惹行客,处处欲停辔”两句则描绘了高原上特有的芳香气息。这种香气似乎能够吸引行人停下马车驻足欣赏,给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高原上生活节奏的悠闲与宁静。

五、六两句“竹屋三四家,鸣泉响颓砌。”描写了村落中的情景。诗人发现这里竟然有三四个茅舍,而那些茅舍周围还有泉水潺潺流淌。这里的竹屋与泉水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接着“临波亭自好,新笋大如臂”两句描述了一座临水亭台的美好景色。诗人看到亭台上生长着一株巨大的嫩笋,它长得如同手臂般粗壮,令人惊叹不已。这一细节描写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还让人感受到自然生命力的顽强与蓬勃。

“窗棂红八扇,花里自开闭”两句则通过窗户上的红漆花纹以及花木之间相互绽放与闭合的景象,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和谐的画卷。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深度,还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灵动与自然。

最后四句“箫鼓知赛神,村厨爨烟腻”则通过箫声和鼓声以及炊烟袅袅升起的景象,营造出了一种热闹非凡的气氛。这些声音与景象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乡村节庆画面。

整首诗歌通过对高原上春日景色的描绘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田园世界。同时,这首诗也通过细腻的描写手法和丰富的意象选择,使得整首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