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愁嫁迟,十三欣嫁早。
嫁女虽十三,偏愁欢已老。
山羊十角米百抬,嫁女不惜倾家财。
欢来牵侬侬不宿,却抱黄羊水边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黔中乐府十二首》中的第十篇。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

  • 十五愁嫁迟,十三欣嫁早。
    译文:女子在十五岁时会开始考虑结婚的事情,而十三岁时则会急于结婚。
    注释:愁嫁迟和欣嫁早,都是描述女子对于结婚的态度和期望,其中愁嫁迟表示担心年龄太小而无法找到合适的丈夫,欣嫁早则表示因为年纪太小而无法等待理想的婚姻。

  • 嫁女虽十三,偏愁欢已老。
    译文:虽然只有十三岁,但是因为担心青春易逝而忧虑。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女子对于青春流逝的担忧,她们担心一旦年华逝去,就无法再找到合适的伴侣。

  • 山羊十角米百抬,嫁女不惜倾家财。
    译文:用一头有十个角的山羊和一百担米来娶妻,女子为了婚姻不惜倾家荡产。
    注释:这句话描述了古代婚姻中的一种风俗,即用牲畜和大量粮食作为聘礼来娶妻,以此来显示男方家庭的实力和诚意。

  • 欢来牵侬侬不宿,却抱黄羊水边哭。
    译文:新婚之夜,新郎高兴地拉着新娘的手不愿意离开;但当看到黄羊被水淹没的场景后,却抱着黄羊哭泣。
    注释:这句话描写了婚后生活的喜怒哀乐。新娘子可能因为新郎过于兴奋而感到疲惫,不愿留宿新婚之夜;而当见到黄羊被水冲走时,她可能会感到悲伤和无助,于是抱着黄羊哭泣。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古代女子对于婚姻的看法和态度,尤其是对婚前婚后生活的期待。通过描绘女子对于青春流逝的忧虑、对婚姻的渴望和失望,以及对婚后生活的喜怒哀乐,诗人展示了古代社会对于女性角色和地位的刻板印象和限制。同时,这首诗也揭示了古代社会中对于婚姻的习俗和传统观念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