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僧启山关,惊出双逸翮。
宁知携榼者,先巳候门隙。
僧寮虽未启,己布行客席。
楼台丹碧影,裹此寒雾白。
三载偶一来,为欢感今昔。
兼携亡友句,久憩生公石。
同侪撄世事,一晌闲不得。
千人石上苔,寥寥坐双客。

初七日消寒,第六集瞿应谦别驾携酒招游虎丘。久憩生公石,时宿雾漫山饮毕不见一人怅然而返。分赋得石字。

【注释】:初七日:农历的七月初七,七夕节。消寒:指在寒冬腊月中度过寒冷的日子,以娱乐自慰。虎丘:位于苏州城西,为吴地胜迹。瞿应谦:名不详,明末诗人。别驾:地方官的别称。携酒招游:携带酒食邀请友人游览。虎丘:位于苏州城西,为吴地胜迹。生公:即张融,南朝齐梁间佛教学者,与慧思并称“二林”。生公塔:位于虎丘山南麓,建于公元431年。宿雾:云雾弥漫。三载:三年。偶一来:偶尔来到这里。兼:又。亡友句:亡友之句,即张融《登生公栖贤寺》诗中的一句:“我今无此恨,空复有遗言。”

【赏析】:这首诗是瞿应谦在明崇祯六年(1633)冬日与同游虎丘的人饮酒后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虎丘胜景的喜爱、对好友的怀念,以及对自己孤独处境的感伤之情。

首联“山僧启山关,惊出双逸翮”,写虎丘的美景吸引了诗人,他像两只飞翔的大鸟一样被吸引住了。这里的“山僧”指的是虎丘山上的僧人,他们为游客打开了山门。颔联“宁知携榼者,先巳候门隙”则写出了诗人的惊讶之情。他没有想到,那些准备携酒前来游览的朋友们,竟然已经早早地等候在山门之外了。颈联“僧寮虽未启,己布行客席”则是说,尽管山门还没有完全打开,但僧人们已经在山门外摆下了自己的座位,准备迎接游客的到来。

尾联“楼台丹碧影,裹此寒雾白。三载偶一来,为欢感今昔”,则进一步描述了虎丘山的美丽景色以及自己的感慨之情。这里用“楼台丹碧影”来形容虎丘山上的建筑之美,而用“裹此寒雾白”来描绘云雾缭绕的景象。尾联则通过“三载偶一来,为欢感今昔”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之情,他感叹自己虽然只有偶尔一次的机会来到这里欣赏美景,但却因为这次机会而感到非常高兴和珍惜。

这首诗通过对虎丘山的美丽景色的描绘以及自己的感慨之情的表达,展现了瞿应谦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之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