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鹤引一客,闲步汀西头。
汀西阁上人,一一如眠鸥。
元裳丹顶时窥牖,野鹤居然恋红袖。
有时合队出探梅,七尺亭亭影俱瘦。
帘前新月辉,帘外疏梅开。
春人结束豋春台,鼓吹复从门外来。
主人约客排宵宴,落日晖晖坐中见。
陆郎年少饮亦豪,十七人中称最健。
香岩高咏竹圃歌,激得阁外生回波。
就中匿笑何春渚,七十风怀尚能补。
解衣作画改七芗,我亦石上题笺忙。
铁舟开士诗才逸,画笔年来亦如铁。
谪仙开衙东海头,好客绝似刘荆州。
谷人词老梅村叟,前后可称双祭酒。
微嫌病酒及十旬,明岁花开可来否。
一更飞觞至二更,坐上客始连翩行。
冥蒙归路不知数,幸有导骑持灯迎。
君不见新知杂故知,卜昼又卜夜。
三更未醒船已行,挂席当从蠡河卸。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第一段:“一鹤引一客,闲步汀西头。”
- 描述了一只鹤引领着一位客人在汀洲(一种河流边的平地)上悠闲地漫步。
- 第二段:“汀西阁上人,一一如眠鸥。”
- 描写汀洲西边的阁楼里的人安静地像睡着的鸥鸟一样。
- 第三段:“元裳丹顶时窥牖,野鹤居然恋红袖。”
- 描绘了元裳丹顶的鸟儿时不时地窥探窗外,而那野鹤竟然依恋于飘动的红色袖子。
- 第四段:“有时合队出探梅,七尺亭亭影俱瘦。”
- 有时一群鸟儿一起出来寻找梅花,它们的身影在七尺高的亭子里显得愈发消瘦。
- 第五段:“帘前新月辉,帘外疏梅开。”
- 描述窗帘前新月洒下的光辉以及窗帘外的稀疏梅花。
- 第六段:“春人结束豋春台,鼓吹复从门外来。”
- 春天的人们结束了踏青活动登上了春台,鼓乐声又从门外传来。
- 第七段:“主人约客排宵宴,落日晖晖坐中见。”
- 主人邀请客人排练夜晚的宴会,夕阳的余晖使得宴会中的人们得以相见。
- 第八段:“陆郎年少饮亦豪,十七人中称最健。”
- 陆郎年纪虽轻却饮酒豪放,在十七人的群体中最为强健。
- 第九段:“香岩高咏竹圃歌,激得阁外生回波。”
- 香岩吟唱着竹林的歌谣,激起了阁外的波澜。
- 第十段:“就中匿笑何春渚,七十风怀尚能补。”
- 其中有人藏匿笑声于何春渚,即使年过七十仍然保持着风趣和活力。
- 第十一段:“解衣作画改七芗,我亦石上题笺忙。”
- 解开衣服绘画,改为七芗,我也忙着在石头上题写诗句。
- 第十二段:“铁舟开士诗才逸,画笔年来亦如铁。”
- 铁舟上的诗人诗歌才华出众,画笔用起来也如同铁一般坚定有力。
- 第十三段:“谪仙开衙东海头,好客绝似刘荆州。”
- 谪仙开衙东海头,他的热情好客堪比刘荆州。
- 第十四段:“谷人词老梅村叟,前后可称双祭酒。”
- 谷人的诗词造诣老道,梅村的老人前后可以称作两位祭酒。
- 第十五段:“微嫌病酒及十旬,明岁花开可来否。”
- 有点担心自己喝酒过多已有十年,明年的花是否能够开放呢?
- 第十六段:“一更飞觞至二更,坐上客始连翩行。”
- 到了深夜一更时分就开始喝酒,直到二更,大家才开始陆续离开。
- 第十七段:“冥蒙归路不知数,幸有导骑持灯迎。”
- 在昏暗的归路上分不清方向,幸好有骑马的向导手持灯笼前来迎接。
- 第十八段:“君不见新知杂故知,卜昼又卜夜。”
- 你看不见新的知识与旧知识的交融,白天和晚上都在进行选择。
- 第十九段:“三更未醒船已行,挂席当从蠡河卸。”
- 到了凌晨三点还未醒来,船已经出发了,我们应当从蠡河卸下船帆。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与友人在初四日消寒期间的聚会和交流场景,表达了友情、才情和自然之美。通过对具体场景的描述、人物动作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同时,诗中还蕴含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