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影落空庭,昼长鸟声乐。
我来叩门入,浓绿净如濯。
禅床聊闭目,非梦亦非觉。
微凉何处生,风动袈裟角。
小憩一茎庵与静章上人槐影落空庭,昼长鸟声乐。
我来叩门入,浓绿净如濯。
禅床聊闭目,非梦亦非觉。
微凉何处生,风动袈裟角。
注释:
- 小憩一茎庵与静章上人:在一茎庵与静章上人这里小憩一下。
- 槐影落空庭:槐树的影子落在空荡的庭院里。
- 昼长鸟声乐:白日漫长,鸟儿的鸣叫声很欢快。
- 我来叩门入:我来到门口敲门进入。
- 浓绿净如濯:浓密的绿色像洗涤过一样纯净。
- 禅床聊闭目,非梦亦非觉:在禅床上稍微闭上眼睛,不是在做梦也不是在清醒。
- 微凉何处生,风动袈裟角:微凉的感觉从哪里产生?是风吹动了袈裟的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神秘的禅宗场景。诗人以清新脱俗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清晨的禅院,槐树的影子映照在空旷的庭院中,鸟儿的歌声欢快地响起,为这个宁静的场景增添了一丝生机。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诗人的到来和环境的宁静。”槐影落空庭,昼长鸟声乐” 这两句话表达了一个宁静的早晨,槐树的影子在空荡的庭院中显得特别醒目,而漫长的阳光使得鸟儿的鸣叫声更加欢快。这两句诗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写,营造出一个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
诗人转向自己的感受。”我来叩门入,浓绿净如濯” 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禅院的好奇和向往。他轻轻敲响禅院的门,进入了这个神秘的场所,感受到了这里的浓厚的绿意,仿佛被洗涤过一般。这两句诗通过动作和感受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这个神秘场所的喜爱和敬畏。
最后两句则转入对禅修的体验。”禅床聊闭目,非梦亦非觉” 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在禅床上静坐的感受。他微微闭上了眼睛,既不是在梦中,也不是在清醒状态中,而是在一种半梦半醒的状态中体验着禅修的乐趣。这两句诗通过动作和感受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禅修的深刻理解。
最后一句 “微凉何处生,风动袈裟角” 则是对整个场景的总结和升华。微凉的感觉从哪里产生?是风吹动了袈裟的角。这句话通过对微凉感觉的来源进行探索,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生活的独特感悟和体验。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成功地传达了禅宗生活的宁静、和谐和神秘。同时,它也展示了诗人对禅宗文化的理解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