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天杲杲日正中,万窍突发颠狂风。
尘沙滃勃昼冥晦,瓦砾旋转随枯蓬。
使人口吻不得张,耳目成盲聋。
马牛来往纷憧憧,问之不辨西与东。
是时三月初,柳条舒绿桃将红。
胡为噫此不平气,春行秋令母乃违天公。
我行邂逅偶相值,墨守未易当输攻。
心如混沌一不凿,外感欲入何由通。
适来日无影,适去尘无踪。
尽收众籁入橐籥,仍以一寂还虚空。
【注释】
杲杲:形容明亮,光明的样子。
万窍:指千山万壑。
使口:使嘴巴张开。
憧憧:往来不停。
胡:为什么。
是时:这个时候。
三月初:阳历三月的开始。
胡为:为何。
噫:叹息。
平气:指天气变化无常。
混沌:比喻混乱不清、不辨是非。
一不凿:指心如混沌般没有凿开。
外感欲入何由通:外界的感触如何能够进入心内?
适来日无影:太阳刚刚升起,影子就消失了。
适去尘无踪:太阳落下去的时候,尘埃也不见了踪迹。
橐籥(tuò yuè):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风箱,用皮囊装在木管上,风吹进来后可以抽动里面的活塞而发出声响。
【赏析】
此诗写风行途中所见景物与所感。首二句写狂风刮起,天昏地暗;第三、四句写尘沙飞扬,瓦砾旋转;第五、六两句写行人睁不开眼,辨不清东西方向;第七句说此时正是阳春时节,却刮起了秋天般的风;第八、九句写自己偶然间遇上了大风,但无法抵挡;第十句写心像混沌一样没有打开,无法容纳外界的东西;第十一句写外界的感触如何能够进入心内,这是无法沟通的;第十二句写太阳刚刚升起和落下时,影子和尘雾都消失了,这是自然现象。全诗运用生动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恶劣天气的厌恶之情。诗人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作》中也写到“三冬霜雪严更切”,可见这种天气对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