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野气者,其类当奚从。
或如葭芦灰,候至应管筒。
或如古井水,冬暖冰常融。
然而无附著,所向皆游踪。
于人似客气,往来日憧憧。
熏面使黧黑,醉颜发狂红。
移之入釜𩰿,饙馏侈然丰。
移之袭官骸,咳嚏喷霾雺。
又疑天壤内,物理难终穷。
蒸沙讵成抟,煮石岂得镕。
受性不受气,造化谁尸功。
不如且坐睡,万象归朦胧。

【注释】

(1)野气:指自然的气息。

(2)其类:指自然之气的性质。奚从:何处,从哪里来。

(3)葭芦灰:指芦苇的灰。

(4)管筒:古代一种乐器,形状像竹筒,用来吹奏。

(5)古井水:指深井里的清水。

(6)候应:指气候。

(7)附著:附着。

(8)所向皆游踪:到处都留下了踪迹。

(9)客气:指外来的东西或气息。

(10)熏面使黧黑:指风吹日晒使人脸面发黑。

(11)醉颜发狂红:指喝醉的人脸色变得通红。

(12)釜𩰿(huò shuǐ):大锅中的水。

(13)官骸:官员的尸体。

(14)咳嚏喷霾雺(xiāo jì pīng mài lí):咳嗽、打喷嚏时,尘土飞扬,烟雾弥漫。

(15)天壤内:天地之间。

(16)抟(tuán):揉成团状。

(17)镕(róng):熔化。

(18)受性:指人禀性。

(19)谁尸功:谁有功劳?尸,主祭者;功,功绩。

(20)不如且坐睡:与其坐着想,不如躺下去睡一觉,以忘却烦恼。

【赏析】

这是一首借咏自然现象抒发人生感慨的诗。诗中以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比喻人的喜怒哀乐,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全诗采用白描手法,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刻。

开头四句写自然界的现象:有时如同芦苇的灰,到一定的时候就会发出声响;有时如同井水的清凉,冬天里也常常是暖意融融的;这些现象没有依附于任何事物上,它们四处游走,无拘无束。

中间十二句写人们受到外界影响而发生的变化:有时像受到外来气味的影响一样,人们会不断改变自己的本性;有时像酒喝多了一样,脸上会呈现出狂乱的红晕。这些外在的变化,让人们不断地改变自己。

最后四句写大自然的无情:有时就像蒸沙一样不能结成硬块,有时又像煮石一样无法熔化。大自然的规律是无情的,人要想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就不能违背自然。

这首诗通过咏叹自然现象,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思考和感慨。诗人认为,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无法逃避自然的规律,只有顺应自然,才能生存下去。同时,诗人也在告诫人们,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而改变自己的本性和行为准则,否则将会受到自然法则的惩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