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本池中物,翻从湿得乾。
出泥茎濯濯,带雨叶团团。
散作千声去,欹留一滴难。
高低承翠盖,大小走珠槃。
洒脱浑无迹,阴晴讵改观。
肯同凡草木,漏泽妄思干。

《赋得雨中荷叶终不湿六韵》

尔本池中物,翻从湿得乾。

出泥茎濯濯,带雨叶团团。

散作千声去,欹留一滴难。

高低承翠盖,大小走珠盘。

洒脱浑无迹,阴晴讵改观。

肯同凡草木,漏泽妄思干。

注释:你本是池塘中的一员,却能从湿到干。

从泥土里生长出来,茎上还带着水珠。

雨水打湿了叶子,变成了团状。

雨滴落下来,声音很多;雨停后,留下一滴。

高低不同,承接着翠绿的荷叶;

大小各异,就像珍珠盘一般。

虽然被雨水打湿了,但一点痕迹都没有;

即使天气阴暗或晴朗,也不会改变。

你不愿意和普通的草木一样,

在雨中苦苦寻找庇护。

赏析:

此诗写于作者任黄州知州时。诗人在雨中观赏荷塘,见荷花经雨而不湿,联想到自己的处境与遭遇,写下了这首咏物诗。

首联“尔本池中物,翻从湿得乾”,是说你们这些本是池塘里的生物,居然能够从湿润变得干燥。这一句看似寻常,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事物的变化往往源于其内在的特质和能力,而非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感叹。

颔联“出泥茎濯濯,带雨叶团团”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清新脱俗之美。这里的“出泥”和“带雨”都是对荷花状态的形容,而“濯濯”和“团团”则分别描绘了其茎和叶的形状和状态。这两句诗不仅形象地勾勒出了荷花的美丽画面,更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

颈联“散作千声去,欹留一滴难”则是对前两句的深入展开和升华。诗人将荷花比作一位优雅的舞者,随着音乐的节奏轻盈地舞动着。而那些散落的声音就像是音符般飘散而去;而那一滴残留的水珠就像是舞者最后的坚持和执着。这两句话既表现了荷花的飘逸之美,又展现了其坚韧之志。

尾联“高低承翠盖,大小走珠盘”是对前三联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高低”和“大小”都是对荷花形态特征的描述,而“承翠盖”和“走珠盘”则是对其姿态和美感的赞美。这几句话不仅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更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审美眼光。

全诗以荷花为引子,通过对其形态特征和内在品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生活态度的思考与选择。这种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艺术手法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