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石登廊庙,良工费网罗。
出应逢盛际,名始著岩阿。
养璞埋云雾,呈材仰琢磨。
润流花上露,青刷雨中荷。
眉子殊难匹,陶泓讵足多。
祇宜供玉案,敢望赐銮坡。
染翰恩长被,含毫分已过。
拜嘉诚异数,荣捧并词科。
彩笔濡双管,隃糜试一螺。
便应焚旧砚,涓滴浥馀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全诗如下:

恩赐砥石山绿砚恭纪十韵
扁石登廊庙,良工费网罗。
出应逢盛际,名始著岩阿。
养璞埋云雾,呈材仰琢磨。
润流花上露,青刷雨中荷。
眉子殊难匹,陶泓讵足多。
祇宜供玉案,敢望赐銮坡。
染翰恩长被,含毫分已过。
拜嘉诚异数,荣捧并词科。
彩笔濡双管,隃糜试一螺。
便应焚旧砚,涓滴浥馀波。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第一联:

扁石登廊庙,良工费网罗。
“扁石”,指石头,可能是指一块普通的石头,但在这里可能暗含深意,可能是某种隐喻或象征。“登廊庙”表示这块石头被用于重要的建筑或场合,显示出它的珍贵和重要性。“良工”则是指技艺高超的工匠,他们花费心思和努力来制作这块石头。这里的“费网罗”指的是用尽各种手段,精心制作,显示出对这块石头的重视和珍视。

第二联:

出应逢盛际,名始著岩阿。
“出应逢盛际”表示这块石头被发掘出来,恰逢其时,意味着它在这个时候被重视和使用。“名始著岩阿”则是指在这块石头被发现后,人们开始关注它的名字和价值,它在岩石中的位置也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

第三联:

养璞埋云雾,呈材仰琢磨。
“养璞”是指隐藏和保护未加工的石头(璞)。“埋云雾”表示这些未加工的石头被深深地埋在云雾之中,难以被发现。而“呈材仰琢磨”则是指经过精心的加工和打磨后,这些石头展现出了它们的价值和美丽。这里的“仰琢磨”表示人们欣赏和赞美这些经过加工的石头,因为它们的美丽和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第四联:

润流花上露,青刷雨中荷。
“润流花上露”形容石头在雨水中吸收水分,滋润着花朵上的露珠。而“青刷雨中荷”则是指石头在雨中的形态,如同荷叶一样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机。这两句话都描绘了石头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景与石头的相得益彰。

第五联:

眉子殊难匹,陶泓讵足多。
“眉子”在这里可能是指眉毛,用来比喻人的容貌或气质。“殊”表示非常、特别之意,而“陶泓”则是指陶瓷的质地,用来形容石头的质地细腻如瓷。这两句话通过比较,表达了对这块石头的特殊情感,认为它的美是无法与其它东西相比拟的,甚至比任何瓷器都要珍贵得多。

第六联:

祇宜供玉案,敢望赐銮坡。
“祇宜”表示只适合或适宜的意思,“供奉”则是古代的一种礼仪活动,表示恭敬地将物品奉上。“銮坡”则是指帝王的车驾所在的山坡,这里用来形容这块石头的地位和作用。这两句话表达了对这块石头的珍视和尊重,认为它应该被放置在高贵的地方,受到人们的敬仰和尊崇。

第七联:

染翰恩长被,含毫分已过。
“染翰”是指书写或画画时沾取墨汁的动作。“含毫”则是指握有笔杆。“分已过”表示已经度过了一半的时间,意味着时间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这两句话描绘了文人在写作或绘画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文人才华的认可和赞赏。同时,也暗示了时间流逝的速度之快,让人不禁感慨岁月的无情和短暂。

第八联:

拜嘉诚异数,荣捧并词科。
“拜嘉”,表示感激和尊敬。“诚异数”则是指真诚和稀有的特质。“荣捧并词科”表示荣耀地捧起这个特殊的石头,并且参与了科举考试。这里的“词科”可能是指科举考试中的诗词科目,意味着这块石头不仅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而且也是人们学习诗词的灵感来源。这几句话表达了对这块石头的感激之情以及它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意义。

第九联:

彩笔濡双管,隃糜试一螺。
“彩笔”是指五彩斑斓的画笔。“濡”表示湿润、沾湿的意思。“双管”则是指两支画笔或笔墨。“隃糜”可能是指一种颜料或染料,用来给画布染色或勾勒线条。这两句话描绘了画家使用彩色画笔创作作品的场景。通过使用不同的颜色和技巧,画家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这两句话展示了画家们对于艺术创作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们在艺术创作中使用各种工具和方法的能力。

第十联:

便应焚旧砚,涓滴浥馀波。
“便应”表示应该或应当的意思。“焚旧砚”可能是指烧毁旧的砚台以便腾出空间或者更换新的砚台。“涓滴浥馀波”则是指微小的水珠或影响逐渐扩散开来。这两句话表达了对旧事物的珍惜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通过销毁旧的事物并创造新的环境,人们可以迎接新的生活和机遇。同时,涓滴之力也能逐渐积累成强大的力量。这两句话寓意深刻地表达了人们对变化和新事物的接纳态度以及对过去的记忆和敬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