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残局等闲分,野史亭边日易曛。
异代文章归纪述,盛时裙屐属传闻。
画图梦蝶寻红豆,书劫焚鱼感绛云。
留取旧栽花木在,罢官还说李司勋。
拂水山庄三首 其二注释译文赏析探究诗人怀旧与感慨,品味历史长河中人文精神传承
- 诗词原文
沧桑残局等闲分,野史亭边日易曛。
异代文章归纪述,盛时裙屐属传闻。
画图梦蝶寻红豆,书劫焚鱼感绛云。
留取旧栽花木在,罢官还说李司勋。
- 诗词翻译
沧桑变迁间,残局如故人,野史亭边岁月匆匆,黄昏渐染。
历代文采汇聚成纪传,文人雅事流传于世,古时服饰今仍存。
追寻画中蝴蝶之梦,寻觅红豆相思之意,书卷之中有焚鱼之哀。
保留那片昔日的花木,即便退隐官场,仍怀念李司勋的风骨。
- 诗词注释
*沧桑残局:指世事变迁,人事已非,形容历史的沧桑巨变。
*野史亭边:指位于郊外的某个地方或建筑,可能为诗人游览之地。
*异代文章:指来自不同时代的文章作品,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文化和思想。
*纪述:记载、记述,这里指记录历史事件或人物事迹。
*盛时裙屐:指古代士大夫阶层的盛装打扮,象征着当时的繁华和社会地位。
*书劫焚鱼:比喻书籍因战乱等原因而遭到毁损,引发对文化遗产的担忧。
*绛云:指绛红色的丝带,古代用以装饰衣物,此处借指华丽的衣饰。
- 诗词赏析
*此诗以“沧桑残局”开篇,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
*“野史亭边日易曛”,描绘了诗人在野史亭边欣赏黄昏美景的情景,同时也反映出时光流逝的无情。
*“异代文章归纪述”,展现了作者对于不同时代文化的珍视与传承,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盛时裙屐属传闻”,揭示了过去繁华时期的服饰文化,也暗含对那个时代辉煌的怀念。
*“画图梦蝶寻红豆,书劫焚鱼感绛云”,通过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对比,展示了诗人对文化遗产的珍视与担忧。
- 诗词创作背景
*本诗是清代查慎行游览拂水山庄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故去的钱谦益的追思和感慨。
*通过描写历史遗物的保护和传承,以及对文化遗产的敬畏之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责任感。
- 诗词艺术特色
*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历史遗物的描述,引发了读者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思考与感悟。
*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红豆”、“绛云”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 诗词文化意义
*此诗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的诗歌,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传承和反思。
*通过吟咏历史和文化,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民族历史的自豪感。同时,也警示人们要珍惜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智慧。
- 结语
拂水山庄三首 其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和价值,从而更加深入地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