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邑连年旱,为农讵免饥。
牛羊谁是牧,雀鼠自能肥。
野废林庐在,城芜户口稀。
眼看春社近,倘与燕同归。
【注释】:
江邑:即江州,今江西九江市。
连年旱:指连续几年干旱。
讵:岂、怎么。
牧:放牧牛羊。
雀鼠:指家禽家畜。
野废:田野荒芜。
林庐:指山林小屋。
城芜:城市废墟。
春社:春祭土地神的日子。
倘:如果,倘若。
燕同归:燕子一同回归。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时。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荒凉的江南水乡农村中的生活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他们悲惨生活的深切关注。
首联“江邑连年旱,为农讵免饥”点出时事背景:江州连年早灾不丰收。“讵免饥”,说明农民们无法逃避饥饿的现实。
颔联“牛羊谁是牧?雀鼠自能肥”描绘出一片荒凉的景象,牛羊无人放牧,而野地里鸡鸭却能吃饱。这一句以乐景写哀情,更显出百姓生活的艰辛,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关心。
颈联“野废林庐在,城芜户口稀”进一步描绘了农村荒废的情景,城市废墟随处可见;同时指出了农民人数减少的原因。“户口稀”既指自然原因,如饥荒导致死亡,也包括人为因素,例如战争、瘟疫等导致人口锐减。
尾联“眼看春社近,倘与燕同归”诗人设想春天到来的时候,如果能够恢复往日的繁荣景象,那么农民们或许可以像燕子一样回归家乡,过上安定生活。这里的“春社”是指祭祀土地神的传统节日。
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