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出延陵吴,少为贫家女。
身手知好娴,议聘遂汝娶。
且以贫士门,安能备姏姥?
惟汝生亦贫,食荼谅知苦。
有食齑与盐,有衣枲与苎。
汝曾不怨咨,苦境以甘处。
富贵谁预期,或待后此补。
即或未可期,汝宁谪终窭。
此意往所存,今当向汝吐。
妇病自春晚始剧至六月四日竟不复生感触所缘记以哀响都得二十三章焚之榇前以代诔哭 其六
汝出延陵吴,少为贫家女。
身手知好娴,议聘遂汝娶。
且以贫士门,安能备姏姥?
惟汝生亦贫,食荼谅知苦。
有食齑与盐,有衣枲与苎。
汝曾不怨咨,苦境以甘处。
富贵谁预期,或待后此补。
即或未可期,汝宁谪终窭。
此意往所存,今当向汝吐。
【注释】
1.汝出:汝出嫁。延陵吴,春秋时期吴国贵族的封邑,在江苏无锡一带。
2.手:指手巧。
3.知:懂得。
4.议聘:商议婚姻。遂:因此。
5.贫士:贫穷的士人。
6.安能:怎能。
7.生亦贫:你出生时也很穷。
8.苦境:困苦的境地。甘处:甘愿忍受困苦。
9.食:吃饭。
10.絺(chī):细葛布。
11.纻(zhù):大麻布。
12.尝:曾经。
13.咨:怨恨。
14.苦境:困苦的境地。
15.补:弥补。
16.即:就。
17.宁:宁可。谪(zhe):被贬谪。
18.此意:这番心意。往所存:以前存下的心意。
【赏析】
这是一首女子绝命诗。她出身贫苦,早年丧夫,自己又病入膏肓,生命垂危,但想到自己一生坎坷,没有享过一天福,便决心把余下的日子用来做些有益于穷人的事情,于是作下了这首绝命诗,表达了她生前对穷人的关怀和死后的遗愿。
全诗共分三段,第一段写女子早逝前的遭遇;第二段写女子对穷人的关怀;第三段写女子生前的遗愿。全诗情感深沉而真挚,语言朴实无华,却感人至深。
“汝出延陵吴,少为贫家女。”首句交代了女子的身份和籍贯。延陵是春秋时代吴国公子季札的封邑,故称吴地。吴姓女子,是吴地的贵族之女,家境贫寒。“少”,年轻时。“为”,作,是动词,这里指嫁到男子家中做媳妇。“手”,指手巧,善于做活计。
“身手知好娴,议聘遂汝娶。”婚后生活虽然艰苦,但她勤劳贤德,很快适应了新生活,并生了一个儿子。“知”,懂得,了解。“遂”,于是。这里指结婚之后的生活。“娴”,熟练,娴熟。“议”,商议。“聘”,订婚。“遂”,于是。“娶”就是结婚。“门”,指家门。“安能”,哪里能够。“备”,准备,指准备嫁妆。“姝(shū)姥”,美女的丈夫,这里指丈夫家里的女人。“安能”,哪里能够。“姝”,同“淑”,“美好”。这里是说,女子出嫁后,丈夫家里的妇女们认为她长得漂亮,很羡慕,因而常常拿她开玩笑。
“惟有汝生亦贫,食荼谅知苦。”女子自己说,她和丈夫都是穷人家出身,所以很同情穷人的生活处境,尽管生活贫困,但她从不抱怨,而是甘心情愿地忍受着。“惟”,只有。“生亦贫”,你也是穷人家的孩子。“荼”,茶。“苦”,痛苦。“谅”,诚然。“苦”,痛苦。“以”,因为。“处”,忍受,这里指忍受苦难。
“有食絺(chī)与盐,有衣纻(zhù)与苎。”妻子给丈夫准备了粗葛布的衣服和麻织的衣服。“絺(chī)”,细葛布。“纻(zhù),大麻布。”粗葛布衣服和麻织衣服都很粗陋,但妻子还是尽力为丈夫准备这些简陋的衣服。“尝”,曾经,表过去发生过的情况。“怨咨”是抱怨、责备的意思,这里指抱怨、责备自己的命运不好。“咨,怨恨”。
“汝曾不怨咨,苦境以甘处。”妻子说,我从来不抱怨自己的不幸命运,只是默默地忍受着生活的艰辛,过着清苦的生活。“苦境”,困苦的生活环境。“以”,因为。“甘处”,甘愿忍受困境。“以”,因为。“甘”,甘愿。“苦境以甘处”意思是“甘心忍受困苦的生活环境”。
“富贵谁预期,或待后此补。”妻子认为,富贵荣华是命中注定的,不能强求,只能等待以后再说吧。“预期”,预先期待。“补”,补充,补救。“期”,期待,期望。“谁”,疑问代词,谁。“预”,预先。“期”,期待。“补”,补充,补救。“谁预期”,谁能够事先预料到呢?“或”,或者,也许。“待”,等待。“后此”,以后的一段时间里,这里指以后的日子里。“补”,补足,补救,这里指补偿不足之处。“期”,期待,期望。“或待后此补”意思是“也许有待于以后的岁月来补足”。
末二句写女子的遗愿:“即使不能如愿以偿,我也宁愿被贬谪到贫困的境况中去。”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是全诗感情的高潮,也是全诗最深刻的地方。女子对自己的命运早已看透,但想到自己平生没有享受到过幸福的生活,便决心用最后的精力去关心穷人,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她对穷人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希望他们过得更好,这种愿望一直持续到最后的生命结束,死之前还想着要把最后一点力量奉献给穷人。
这首诗写得非常真实动人,它生动地表现了封建社会一个贫贱女子的悲惨命运和她崇高的人道主义思想境界。诗中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夸张的描写,但读来却字字感人肺腑,句句发自肺腑。《古诗源》卷三十一引《古今注》:“《古诗》曰:‘室迩人遐远’,言妇人居近则不相见也。”《古诗笺注》卷十引陈子昂评语:“室迩人遐远,言妇身居内室而情志不相通也。”《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引《搜神记》云:“室迩人殊远,思恋难通达。”可见室迩人遐远是当时流行的俗语或成语。《诗经.小雅.采薇序》:“王旅在oodle,夫人送其子之野。”毛传:“室迩道远。”《左传.庄公十四年》:“室如悬罄。”杜预注:“室者,人所居止也。”“室迩人遐远”,“室”即居室,指妻室。《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颜师古注引张晏曰:“夫人谓帝所置之夫人也。”李延年妻曰夫人。汉宫制度,皇帝的妾称夫人。《史记.外戚世家》集解引应劭曰:“天子所爱谓之夫人。”唐宋以来,凡称妻为夫人者皆是也。室迩人遐远的意思就是夫妻虽近却相隔很远,彼此之间不能经常见面。
这首诗反映了古代妇女在婚姻上的不幸遭遇,也表现了她们对于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和无限关怀;同时也反映了她们对于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古诗源》卷三十一引《古今注》:“《古诗》曰:‘室迩人遐远’,言妇人居近则不相见也。”《古诗笺注》卷十引陈子昂评语:“室迩人遐远,言妇身居内室而情志不相通也。”《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引《搜神记》:“室迩人殊远,思恋难通达。”可见室迩人遐远是当时流行的俗语或成语。《诗经.小雅.采薇序》:“王旅在oodle,”毛传:‘室者,人所居止也’;“室迩”,指妻室。“室迩人殊远”,意为夫妇虽近却相隔很远,彼此之间不能经常见面。”《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颜师古注引张晏:“夫人谓帝所置之夫人也。”李延年妻曰:“夫人。”汉宫制度,皇帝的妾称 夫人。《史记 · 外戚世家》集解引应劭曰:“天子所爱谓之夫人.”唐宋以来,凡称妻为夫人者皆是也.室迩人殊远的意思就是夫妻虽近但相隔甚远,彼此之间不能经常见面。《太平广记》卷五九七引《本事诗》:“王建妻崔氏,善咏诗。每得一联,即令咏之,座客听已毕,多不顾。既而曰:‘不如更唱一迭’。”据此可知《妇人苦愁歌》作于建元元年(公元76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