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居西郊我城里,同饮桐溪一溪水。
我行京国百不欢,惟见乡闾来辄喜。
值君新著陇西绩,收缚穷奸才折箠。
侍中赞引入金门,天子书名留玉几。
出同镫火倍欣然,行异关河良久矣。
室家劳问到髫羁,岁月峥嵘看发齿。
一经君已胜籯金,四十余才射蓬矢。
根柯羡说长豫章,图画更教看騄駬。
失笑天吴紫凤闲,那免任童蒋翁耻。
君行努力快清时,身活千人家必起。
却赋徐乡有二雏,所愧衰迟如子美。
《章华国课子图》是一首充满诗意的画作,描绘了一位父亲教导儿子的情景。诗中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父与子之间的深厚情感和教育理念。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君居西郊我城里:
- 描述的是作者(或画师)与观者(或观众)的地理位置关系。这里“君”指代的是画中的父,而“我城里”则可能指的是观者所在的城市。
- 同饮桐溪一溪水:
- 这一句表达了两位主体在共同体验中的情感共鸣,如同桐溪流水般清澈、透明。这里的桐溪可能象征着某种特定的情感或者经历。
- 我行京国百不欢:
- 描述的是观者(或观众)在京城(这里可能指代政治中心或繁华之地)的生活状态。这里的“百不欢”表达了一种孤独、失落的情绪。
- 惟见乡闾来辄喜:
- 描述的是看到家乡的人们来访时的喜悦心情。这里的“乡闾”指的是家乡或者故乡,而“辄喜”则表现出对故乡人的强烈情感。
- 值君新著陇西绩:
- 描述了一位名叫“君”的人正在努力工作的情况。这里的“新著”可能指的是刚刚开始从事某项工作,而“陇西绩”可能是他取得的成就或努力的象征。
- 收缚穷奸才折箠:
- 描述了一位名叫“君”的人在处理问题时严厉的态度。这里的“收缚”可能指的是收拾、制服,而“穷奸才折箠”则表达了对于邪恶势力的坚决打击。
- 侍中赞引入金门:
- 描述了一位名叫“君”的人得到了贵人的青睐和提拔。这里的“侍中”可能指的是宫廷中的高级官员,而“赞引入金门”则传达了一种荣耀和晋升的信息。
- 天子书名留玉几:
- 描述了一位名叫“君”的人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重视。这里的“天子”指的是皇帝,而“书名留玉几”则表达了对于成就的认可和珍视。
- 出同镫火倍欣然:
- 描述了两人一同出行时的愉快心情。这里的“同镫火”可能指的是一起行走,而“倍欣然”则表达了愉悦和满足的情感。
- 行异关河良久矣:
- 描述了两人旅行过程中的不同体验和感受。这里的“关河”可能指的是地理障碍,而“良久矣”则表达了时间的长久和经历的丰富。
- 室家劳问到髫羁:
- 描述了家中的长辈对子女的关心和问候。这里的“室家”可能指的是家庭或家族,而“髫羁”则可能指的是年幼的孩子们。
- 岁月峥嵘看发齿:
- 描绘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年龄的增长和变化。这里的“岁月峥嵘”可能传达了一种时间流逝的感觉,而“看发齿”则形象地描述了头发的变化和成长。
- 一经君已胜籯金:
- 描述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的成功和收获。这里的“一经”可能指的是通过某种方式或途径,而“胜籯金”则表达了成功的喜悦和价值。
- 四十余才射蓬矢:
- 描述了年纪较大时的成就和能力。这里的“四十余”可能指的是年龄或岁数,而“才射蓬矢”则表达了技艺的高超和精湛。
- 根柯羡说长豫章:
- 描述了羡慕和仰慕之情。这里的“根柯”可能指的是树木的根基和枝干,而“羡说长豫章”则表达了对于才华横溢者的敬佩和向往。
- 图画更教看騄駬:
- 描述了通过艺术作品来了解历史人物或事物。这里的“图画”可能指的是绘画,而“看騄駬”则可能是通过观察马的形象来了解某种意义或象征。
- 失笑天吴紫凤闲:
- 描述了对于某些事物的轻蔑和不屑。这里的“失笑”可能表达了一种轻松的嘲笑或不以为然的态度,而“天吴紫凤闲”则可能代表了某种高贵或优雅的事物。
- 那免任童蒋翁耻:
- 描述了对于某些人或行为的不屑和鄙视。这里的“那免”可能表示不必,而“任童蒋翁耻”则表达了对于无知或幼稚行为的蔑视。
- 君行努力快清时:
- 鼓励和支持某人努力向前。这里的“君行”可能指的是某人的行动或旅程,而“努力快清时”则传达了鼓励其抓住机遇,追求进步的意愿。
- 身活千人家必起:
- 描述了某人能够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这里的“身活千家”可能指的是某人的才能和能力能为许多人服务,而“必起”则表达了这种影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却赋徐乡有二雏:
- 描述了对家乡的深情怀念和思念之情。这里的“却赋”可能指的是写作或创作,而“徐乡有二雏”则描绘了一种美好的生活画面,其中有两个小生命在成长。
- 所愧衰迟如子美:
- 表达了对自身未能达到理想状态的遗憾和自谦。这里的“所愧衰迟”可能指的是自己相较于他人或标准有所不足,而“如子美”则可能是对自己文学素养或能力的自谦。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一幅父亲教导儿子的画面,表达了孝亲和教育的重要主题。同时,它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子女成长过程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