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儒闭门元向白,牢邪石邪五鹿客。
寄生入盆为窭数,衰盛人闲如反手。
君才磊落天下奇,四海贤俊谁不知。
五年见子铜驼陌,澹沲东风吹鬓丝。
朝为《石鼓诗》,暮奏鹿呜雅。
先生且卧鸿都下,绛帐谭经澹潇洒。
嗟我水车旱资舟,嗟君反衣孤白裘。
三月春心寄鸣雁,南来飞过岳阳楼。
【注释】
1.老儒:年老的儒者。 元:同“原”。白:指贫贱。牢邪石邪:犹言“良朋”、“挚友”。五鹿客:汉宣帝时,张禹为丞相,门下有五鹿宗室男子名充,以才能知名,称为“五鹿先生”。此处借指郭昆甫。 寄生:依附他人而生存。如数:像计算一样清楚。衰盛:衰败与兴盛。人闲:人闲易为。反手:比喻容易办到。
2.磊落:光明正大。天下奇:天下无双。四海贤俊谁不知:四海之内,谁能不知晓!四海,古代称全国或天下。
3.铜驼陌(mò):洛阳城中大街名。铜驼:铜制骆驼。见:被。澹沲:形容鬓发稀疏的样子。东风吹鬓丝:春风轻拂着鬓发。
4.《石鼓诗》:即《石鼓歌》。见《全唐诗》卷二四○。《石鼓歌》是一首长篇古诗,记述周宣王时在陕西岐山出土的一组八枚大鼓石刻,因鼓面刻有“周宣王时”四个字而得名。《石鼓歌》是唐代诗人韩愈所作,此诗是其中的一段。
5.鸿都:汉代宫名,在未央宫北。鸿都门学士多文人墨客,故称。绛帐:指师说。绛色帷幔,古代读书时用以悬挂经书。
6.嗟我:感叹词。水车旱资舟:水车的轮轴用来抽水灌溉农田,船桨用来撑船渡水,都是农用工具。旱资,指农田灌溉用的器具。舟,船。
7.反衣:反穿皮衣。孤白裘:指穿着破旧的衣服。
8.三月春心寄鸣雁:三月里春天的时节,把心中对友人的思念寄托给飞过的大雁。
【赏析】
这是一首赠答诗,写诗人与郭昆甫的友谊,赞美郭的才学和品德,抒发自己对友情的珍视之情。
开头两句:“老儒闭门元向白,牢邪石邪五鹿客。”诗人首先赞扬郭昆甫是一位饱读诗书、学问渊博的老儒生,他闭门不出,潜心研究学问;又称赞郭昆甫是一位忠厚诚实、正直善良的人,他远离是非,远离邪恶,过着清静淡泊的生活。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郭昆甫的崇敬之情,又为下文赞美郭的才华作了铺垫。“牢邪石邪五鹿客”,是说郭昆甫像张禹那样一位五鹿门生,但并不因此就贬低他的品质。
第三句:“寄生入盆为窭数,衰盛人闲如反掌。”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郭昆甫如同寄生在盆里的植物,虽无根无本,却也能长得茂盛;而那些富贵人家的人,却能轻易地使自己陷入贫困的境地。这里运用了类比的修辞手法,既赞美了郭昆甫的才华横溢,又讽刺了豪门贵族仗势欺人的丑恶行径。
第四句:“君才磊落天下奇,四海贤俊谁不知?”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您郭昆甫的才能光明磊落,真可谓是天下无双啊!四海之内,没有不知道您的大名的。这里再一次表达了诗人对郭昆甫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第五六句:“五年见子铜驼陌,澹沲东风吹鬓丝。”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这五年的时间里,你郭昆甫经常出入于洛阳城的大街小巷之中,春风轻拂着你的鬓发,岁月匆匆,不知不觉间已到了白发苍颜的地步。这里既写出了郭昆甫的勤奋好学,又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第七八句:“朝为《石鼓诗》,暮奏鹿鸣雅。”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早晨吟诵《石鼓歌》,傍晚弹奏《鹿鸣》曲。这里既表现了郭昆甫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也表现了郭昆甫为人谦和、善于交际的性格特点。
第九十句:“先生且卧鸿都下,绛帐谭经澹潇洒。”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郭昆甫先生暂且隐居在京城长安的鸿都门下,闲暇的时候,常来我的绛帐之中畅谈经义,其风采潇洒自如。这里既赞美了郭昆甫的隐逸生活,又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最后二句:“嗟我水车旱资舟,嗟君反衣孤白裘。”“嗟我”,叹息我呀!“水车”指汲水灌溉的工具。“旱资”,指抗旱的工具。“资”,凭借、依靠的意思。“舟”,泛指船只。“孤”,孤独、孤立的意思。“白”,白色,这里指破旧不堪。“裘”,指皮衣、皮袍。“反衣”,反穿皮衣。“孤白裘”,指破旧的皮衣。这些词语,既形象地描绘出郭昆甫的贫穷潦倒,又衬托出郭昆甫高尚的道德品质。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恳切,风格清新明快,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