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烘老子木棉裘,苜蓿盘边与古谋。
曳踵车轮良病缓,拄颐剑首正嫌修。
虽雠《七略》无藜火,未证三幡愧苾刍。
儒佛两家无着处,祇将黄发迈时流。
【注释】
①木棉:一种树名。②苜蓿盘:古代的一种盘,用来盛放食物的器具。③《七略》:西汉末年刘歆所编的一部目录。④藜火:用草药燃成的灯,这里指佛经。⑤三幡:指佛教仪式中的幡幢。⑥缁(zī):黑色。⑦儒:指儒家学说。⑧无着处:没有归宿。⑨时流:时代风气。⑩黄发:指老年人的头发。
【赏析】
此诗是元代诗人方回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自谦其学问不渊博、见解不高明,而自称“冬烘老子”,意喻自己像老农一样粗俗浅陋。全诗通篇以自嘲的口吻,抒发了对当时学术界和官场的批评及不满情绪。
首联“冬烘老子木棉裘”,“冬烘”一词出自《庄子·逍遥游》中宋荣子的话:“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冬烘,就是形容人愚蠢无知的样子。老子,指老子学派,代表道家思想。这里指作者自谦其学问不高明。“木棉裘”即皮衣。皮衣在冬天很暖和,所以作者说自己“木棉裘”。
颔联“苜蓿盘边与古谋”,“苜蓿”是一种野菜,“盘”是古代吃饭的用具。苜蓿盘边的菜肴,是古人用来祭祀祖先的。“与古谋”是指和古人商量。这一句的意思是:在吃饭的时候,我一边吃着苜蓿菜,一边和古人商量。
颈联“曳踵车轮良病缓,拄颐剑首正嫌修。”“曳踵”,拖住脚后跟,形容走得很慢的样子。“良”是副词,表程度深;“病缓”,是说走得慢是因为腿脚有病,走得缓慢才显得更慢。“拄颐”,是说用手托起下巴,这里比喻说话时手托下巴,表示沉思的样子。“正嫌修”,是说因为修道心性太好,反而觉得自己修道心性不好。这两句的意思是:走路很慢的原因是因为脚病,修道心性太好,反而觉得自己修道心性不好。
尾联“虽雠《七略》无藜火,未证三幡愧苾刍。”《七略》是西汉末年刘歆所编的一部目录。“雠”同“仇”,指仇怨。意思是:虽然我对《七略》有所了解,但是却没有找到藜草做的火把。“藜火”是佛教中的明灯,这里指佛家经典。“三幡”,指佛教中的幡旗。《苾刍》,梵文音译,意为“比丘”。这两句的意思是:虽然我对《七略》有所了解,但没有找到藜火;还没有证明佛家的教义,就觉得自己愧对那些出家人。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学术界和官场的不满以及自我批评的情绪,同时也流露出他对佛家思想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