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代英雄不可寻,千秋台榭敞凭襟。
欹松立石泠风度,暗草丛花夕照深。
官阁留传多故实,谢公寝处惬山林。
酒阑倚槛容吟啸,无那高垣易夕阴。
陈东浦方伯招饮瞻园次韵
前代英雄不可寻,千秋台榭敞凭襟。
欹松立石泠风度,暗草丛花夕照深。
官阁留传多故实,谢公寝处惬山林。
酒阑倚槛容吟啸,无那高垣易夕阴。
注释:
陈东浦:指诗人的朋友、同僚陈东浦。陈东浦为方伯,即太守。
方伯:古代地方官职,长官。
瞻园:指陈东浦的私家园林。
次韵:即用原诗的韵脚来作答。
前代英雄不可寻,千秋台榭敞凭襟。
前代英雄:指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台榭:指楼台亭阁之类的建筑。
敞:敞开。
凭襟:依傍着栏杆而立。
欹松立石:倾斜的松树和立在石上的古松。
泠风:清凉微风。
暗草:浓密的草丛。
夕照:傍晚的阳光。
官阁:官府的阁楼。
多:充满。
留传:流传下来。
故实:旧事。
谢公:指东晋大书法家谢安,字安石。
谢公寝处:指谢安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惬山林:感到心旷神怡。惬:满意。
酒阑倚槛:酒喝到一半,倚在栏杆上歇息。阑:栏杆。
吟啸:吟咏长啸的声音。
高垣:高大的城墙。
赏析:
这首诗是陈东浦方伯在瞻园邀请诗人陈东进行饮酒作诗时所写。诗中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之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以及对于官场生活的无奈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之情。
第一句“前代英雄不可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认为前代的英雄已经无法寻找。这里的“前代英雄”指的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们曾经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但如今已经难以寻觅了。这种感慨既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又表达了他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第二句“千秋台榭敞凭襟”,则进一步描绘了瞻园的美丽景色。台榭是古代建筑的一种形式,通常用来作为观赏风景或者举行宴会的地方。这里说“台榭敞凭襟”,意味着登上台榭可以俯瞰整个瞻园的美丽景色,让人心旷神怡。这种描写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又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第三句“欹松立石泠风度”,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欹松指的是倾斜的松树,立石则是立在石头上的古松。泠风则是指清凉微风,三者共同构成了一副优美的画面,令人陶醉其中。这种描写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又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四句“暗草丛花夕照深”,则进一步描绘了瞻园夜晚的美景。暗草是指浓密的草丛,花朵则是盛开的花。夕阳西下,光线变得柔和而温暖,照亮了整个瞻园。这种描写既展现了诗人对夜晚美景的描绘能力,又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五句“官阁留传多故实”,则转向了对瞻园历史背景的描述。官邸是指官府的楼宇,留传则是指流传下来的历史事实。这里的“多故实”可以理解为瞻园的历史充满了故事和传说。这种描述既展现了瞻园悠久的历史底蕴,又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传承的尊重之情。
第六句“谢公寝处惬山林”,则进一步描绘了瞻园中谢安故居的美景。谢公是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谢安,他的住所被称为“谢公寝处”。这里的“惬山林”可以理解为在山林之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这种描述既展现了瞻园的自然美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心灵归宿的向往之情。
最后一句“酒阑倚槛容吟啸”,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饮的情景。酒宴即将结束,诗人站在栏杆上休息,准备吟咏长啸。这里的“容吟啸”可以理解为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在享受着与朋友共度时光的乐趣。这种描写既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又表达了他对生活中美好时刻的感受和珍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