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东面最孤鶱,拄杖时攀问法源。
绀宇中临千嶂小,黄梅旁出一枝尊。
春阶雨歇才悬榻,夏院阴成又扣门。
深洞了无来去迹,只馀石溜滴苔痕。
【注释】
南山东面最孤鶱:南山东面,指江西的南康地区,以山势峻峭、林木葱郁著称;孤鶱,指地势高远。拄杖时攀问法源:拄杖,指拄杖僧人。法源寺是佛教圣地,这里借指佛教。
绀宇中临千嶂小:绀,深青的颜色。绀宇,指深青色的寺庙建筑。
黄梅旁出一枝尊:黄梅,指黄梅树,这里借指黄梅雨。一枝尊,形容树木挺拔,这里指高大的树木。
春阶雨歇才悬榻:春阶,指春天的台阶。雨歇,指雨水停止。才悬榻,指刚刚悬挂着床铺。
夏院阴成又扣门:夏院,指夏天凉爽的庭院。阴成,指院子变得阴凉。又扣门,指又敲了门。
深洞了无来去迹:深洞,指深深的山洞。了无,意为完全没有。来去迹,指没有痕迹。
只馀石溜滴苔痕:只余,只有。石溜,指从洞口流出的水声。滴苔痕,指水声与苔藓相碰发出的声音。
【赏析】
《重宿幽栖寺》是南宋诗人方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方岳在重阳节这天,来到南康重游旧游之地幽栖寺,所见所感,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首联“南山东面最孤鶱,拄杖时攀问法源。”点题。交代了自己的行踪和目的地。
颔联“绀宇中临千嶂小,黄梅旁出一枝尊。”描写了幽栖寺的建筑特色,以及周围的风景。
颈联“春阶雨歇才悬榻,夏院阴成又扣门。”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幽栖寺的生活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幽栖寺的喜爱之情。
尾联“深洞了无来去迹,只馀石溜滴苔痕。”总结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方岳豪迈洒脱、热爱生活的性格特点。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美好的山水画卷,令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