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爱名山一杖筇,敢言老子迹犹龙。
布帆垂拂淮南树,芒屩来登日观峰。
云海似于人有约,冰天岂意客相从。
凭君欲问平生业,倚听寒岩夜壑钟。
【注释】
朱无逸:即朱晦庵(1234~1307),字伯温,号紫云、正庵,婺源人。南宋初年著名理学家。曾自平江府(今江苏苏州)迁居婺源(今属江西)。孝廉:汉代以来选拔官吏的一种科目。孝,指对父母尽忠;廉,指不受私利。
布帆垂拂淮南树:用布做的船帆垂下如柳枝,随风拂动。
芒屩:古时徒步旅行者所戴的草鞋。
云海似于人有约:像与云和海之间有约定似的。
冰天岂意客相从:难道是天寒地冻之际,客人相随而来吗?
寒岩夜壑钟:山岩上夜晚的钟声。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公元1258年(宋理宗宝祐六年),当时朱无逸由江西婺源移居信州玉山县,在县学中任职。诗人因与友人朱无逸同乡同里,又同朝为官而倍感亲切,于是写了这首赠别诗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首联“自爱名山一杖筇”,诗人首先表达了自己喜爱名山的情怀,并说出了登山所用之物——筇竹杖。筇竹,是一种质地坚硬的竹子,可以削制成拐杖。诗人之所以喜欢名山,是因为那里风景秀丽、空气清新。诗人以“自爱”二字领起,既表现了他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也透露出他志趣高雅的性格特点。这两句诗写景抒情,情在景中。
颔联“敢言老子迹犹龙”,诗人以老聃(老子)的传说来表明自己的志向,说自己虽然年纪轻轻,却有壮志凌云的精神境界。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句。诗人运用了比喻手法,把自已比作老子,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颈联“布帆垂拂淮南树,芒屩来登日观峰。”诗人在告别时,送给好友朱无逸一把用布做成的船帆,让朱无逸乘着这把船帆去远方发展事业。诗人用“垂拂”来形容布帆随风摇曳的样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布帆的飘逸之感。同时,诗人又用“日观峰”来表示自己的远大志向。
尾联“云海似于人有约,冰天岂意客相从”诗人在临别的时刻,给好友朱无逸留下一句寄语——“云海似乎与我有约定似的”,暗示着自己会很快再回来看望他的。诗人还用“冰天”来表示自己在艰苦的环境中仍能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此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