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山川面倚楼,侧身江左旧徐州。
寒潮不隔中原望,白日遥县大海流。
北府千年京口镇,西风一夜秣陵舟。
古今只此沧波色,烟雾何时竟掉头。
丹徒寓楼上作
郁郁山川面倚楼,侧身江左旧徐州。
寒潮不隔中原望,白日遥县大海流。
北府千年京口镇,西风一夜秣陵舟。
古今只此沧波色,烟雾何时竟掉头。
注释:
丹徒:即今镇江。
侧身江左旧徐 州:在今江苏南京。侧身,犹言置身。
寒潮不隔中原 望:寒潮,这里指长江的冬季水势。
白日遥县大海流:白日遥县,形容江水浩瀚无际。
北府:指京口,位于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的大江口处,是长江入海的地方,三国吴曾在此建都。
西风一夜秣陵 舟:秣陵即今天的南京。
古今只此沧波色:指长江的水色。
烟雾何时竟掉头:指烟雾消散后,长江水是否还会改变方向。掉头,意即改变方向。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镇江任知府时所作。诗人登上镇江城北的金山寺,看到滚滚东去的长江,不禁发出感慨和疑问:“烟波浩渺的长江,它究竟会向哪个方向发展呢?”他既看到了长江的气势恢宏,又感叹它的无情,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联写诗人登金山寺远眺长江之景,“郁郁山川”四字描绘了一幅壮美的画面,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豪迈之情;“面倚楼”三字表明诗人站在高楼上远眺长江之景,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崇敬。
颔联通过“寒潮不隔”、“遥县大海”等词句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颈联则通过“北府千年”、“西风一夜”等词句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的无奈。尾联则进一步表达了对时间的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活、历史、时间和人性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