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声茆店五更初,一片红霞渐卷舒。
底事晓寒偏料峭,山云重叠裹篮舆。

【注释】

①安福道:今名安福路。在北京市。②茆(máo)店:茅草屋。③红霞:朝霞。④底事:为什么。料峭:形容微寒。⑤篮舆:竹笼车,一种用竹子编成的车辆,供老人或病人乘坐。⑥赏析: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在五更时分,鸡声四起,从茅店里走出,迎着晓色,一路走来。他看见天边出现了一片红霞,渐渐舒卷开来。忽然觉得晓寒比往常更加料峭,山云重重叠叠,好像包裹着他的车子。

【译文】

清晨,鸡叫了五遍,我来到一个茅草屋前住下;

早晨的霞光,渐渐舒卷开去;

为什么早晨感到寒气特别重?是山中的云层又厚又密,像要裹住竹笼车一样。

【赏析】

这首诗描写诗人清晨在安福道上行进的情景。

诗的首句写时间。诗人早起,鸡已经啼鸣五遍,可见天色之早。次句写景物。“鸡声”与“五更”相呼应,表明时序是在深夜。“茆店”是简陋的旅店,“鸡声”是旅店里传来的声音,这两句写出了旅途的辛苦。第三句写天气。“红霞”,指早晨的天空,这里暗喻黎明。“渐卷舒”,说明红霞逐渐消失。“卷舒”,即收缩、舒放,这里用来形容太阳升起的过程。第四句写感觉。“底事”,即为何。“晓寒”,即晨寒,即晨风。“偏料峭”,是说晨寒比平时更加厉害,这是因为山中云雾缭绕,遮蔽了阳光的缘故,所以觉得格外寒冷。

最后一句写山中云雾。“山云”,是山上的云雾。“重叠”,是层层、重重的意思。作者由上一句的“晓寒”想到山中云层,于是想象到山中那厚厚的云雾仿佛要把竹笼车紧紧包裹起来。

这首诗写的是旅途情景。但诗中所反映的并不是一般的旅途艰辛,而是诗人在特定的环境下所经历的一种特殊感受——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