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斋小筑傍清溪,坐对云山当画题。
遥指烟林苍翠里,有人叱犊过桥西。
注释:茅草屋旁的小山间小屋,靠近清澈的溪流,坐在旁边面对着云山画题。
远处指着烟雾弥漫的森林苍翠里,有人叱牛走过桥西。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茅屋小筑傍清溪,坐对云山画题。后两句写远处指着烟雾弥漫的森林苍翠里,有人叱牛走过桥西。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图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
茆斋小筑傍清溪,坐对云山当画题。
遥指烟林苍翠里,有人叱犊过桥西。
注释:茅草屋旁的小山间小屋,靠近清澈的溪流,坐在旁边面对着云山画题。
远处指着烟雾弥漫的森林苍翠里,有人叱牛走过桥西。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茅屋小筑傍清溪,坐对云山画题。后两句写远处指着烟雾弥漫的森林苍翠里,有人叱牛走过桥西。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图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
诗名:《登抚州拟岘台和李秀峰韵》 诗句如下:百战孤城在,巍然峙此楼。几经烽火劫,不尽古今愁。山色当窗落,江声抱郭流。谁追羊叔子,遐想寄千秋。 译文为:这座孤城历经百战,依然屹立不倒,它就是那座巍然耸立的楼阁。它见证了无数战争的洗礼,经历了无数的烽火硝烟。尽管历尽沧桑,但仍然无法摆脱那些关于历史的记忆和忧愁。窗外的山色如画,江水的声音似乎也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沧桑。谁能像我一样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然后根据具体诗句分析。 首联:“小聚才经月,匆匆况岁阑”意思是:相聚的时间还很短就又要分离了,岁月不饶人,时光飞逝。“小聚才经月,匆匆况岁阑”是写别离。 颔联:家贫催别易,道远寄书难。“家贫催别易”,指自己家境不好,所以离别时容易;“道远寄书难”,说明自己与亲人相隔千里,写信不易。“家贫”和“道远”都是作者自己的遭遇
诗句释义: 1. 叹息前朝事,扁舟又此过。 - “叹息”,表示感慨或哀叹。 - “前朝事”,指过去的历史或往事。 - “扁舟”,小船。 - “又此过”,再次经过这里。 2. 强藩将问鼎,同室竟操戈。 - “问鼎”,比喻企图夺取最高权力。 - “同室”与“异室”,“同室”指同一家的人,“异室”指不同家的人。 - “竟操戈”,最终发生冲突或争斗。 3. 天子徵歌急,权奸窃柄多。 - “徵歌”
诗句释义 1 六月上浣将赴金陵留别赵一臣 - 这是诗的标题,指的是诗人即将在六月初的某个时间去金陵(今南京)。"上浣"通常指农历的初五或初六。 2. 一见如相识 - 形容与赵一臣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一见"表示初次见面,"如相识"表示感觉像旧相识。 3. 风流是我师 - "风流"在这里指的是才子佳人的风范,而"是我师"表明诗人自认为有这种风范的导师。 4. 才人多好色 -
【注释】 ①舟中忆内二首:题下注云:“病里,因寄内也。时在广陵。”内,即妻子。 ②难为别:难以作别。 ③饥驱只自惭:饥饿驱使我惭愧。 ④封侯:指做高官。⑤君:指妻。⑩何堪:怎能忍受?何年:什么时候。偕隐:同隐山林。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王维。他生活在盛唐时期,一生经历了许多事情,对人生有很深的体验和独到的见解。这首《舟中忆内》是写于诗人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途中的一首抒情诗
湘河舟次 七泽三湘地,扁舟又此过。 风尘频跋涉,岁月易消磨。 独客怜吴语,闲吟入楚歌。 汀洲有兰芷,采采意如何。 注释: - 七泽三湘地:指湖南地区,因为这里有三个著名的湖泊——洞庭湖、湘江和资水,所以被称为“七泽”。 - 扁舟又此过:扁舟,即小船;又,再次;此,指此处的湘河。诗人又一次经过这个地点。 - 风尘频跋涉:风尘,指旅途中的尘土和尘埃;频,频繁;跋涉,长途行走。形容旅途的艰辛。 -
【注释】 新喻道中:新喻县的途中。 邮程记:指寄信人行程记录。 惊心容路赊:惊讶于路途遥远。 风多帆鼓腹,滩险石磨牙:意思是说风大,帆就鼓起;滩险,石头就把船磨破了牙齿。 好鸟啼丛筱(jiǎo):美丽的小鸟在丛生的芦苇丛中鸣叫。 游鱼唼(shà)落花:游动的鱼儿在水里啄食着落花。 溪山幽绝处,羡煞野人家:形容山水景色非常优美,让人羡慕那野外的人家。 【赏析】
诗解: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朋友钱榆庵时所作。钱榆庵即将离开,作者感慨他的处境,表达了对他的祝福和希望。 逐句释义及注释: 1. 凛凛岁云暮,嗟君何所之。(岁月将尽,叹息你将前往何处?) - 凛凛(形容天气寒冷):寒冷。 - 岁云暮:年华已近尾声。 - 嗟(jiē)君何所之:叹息你将会去哪里。 - 何所之:到哪里去。 2. 不谐惟世俗(不为世俗所同)。 - 不谐:不投合、不合。 - 惟:只。 3.
昌山晚泊 译文 两山间,一河流。 水流过脉留滩石,听到声响动客愁。 千重村树暗,四野暮云浮。 欲问严家事,悲风满渡头。 注释 - 两山中断处:在描述中,“两山”指的是两个相对的山峰,它们之间有一段距离,因此被称为“断”。 - 暼:这里可能是指视觉上的映照或反射,与“见”同义。 - 一条河流:这里的“一条河流”指的是位于两山之间的主要水体。 - 过脉:在这里,“过脉”可能是指河流穿越山体
注释: 1. 不洒穷途泪,艰难卅载尝。 —— 不因困顿失意而流泪,我曾在艰难的岁月中奋斗过三十年之久。 2. 危言动君相,奇气发文章。 —— 我敢于向朝廷进谏直言,以奇特的文采写出了杰出的文章。 3. 天下正多事,斯民剧可伤。 —— 此时天下正有很多事情发生,老百姓的生活困苦不堪。 4. 忧时同一哭,漫说少年狂。 —— 我为国忧民而悲伤,并不认为少年人的行为狂妄自大。 赏析:
静山观察嘱题耕读图册页三首 其二 注释:把卷子吟哦,兴头正好。更劳晴雨费商量。 披图忽忆江南路,耕读传家旧草堂。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看到耕读图册之后,感慨万千,于是写下的一首诗。 第一句“把卷吟哦兴正长”,意思是说,我正在看着耕读图册,吟诵着诗句,兴致正好。 第二句“更劳晴雨费商量”,意思是说,我正在看着耕读图册,思考着如何更好地进行耕读活动,甚至需要花费精力去商量。 第三句“披图忽忆江南路”
【解析】 (1)题干中“赏析”提示我们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一般由八句组成,中间两联押平声韵,最后一联可押也可以不押平声韵。本诗前四句押仄声韵,后两句押平声韵。 (2)题干要求逐句释义。首先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注释进行解读。如“丰稔频年万顷腴”的意思是:丰收的年景接连不断,田野里像万顷肥美的土地。其中“丰稔”指丰收,“腴”是肥美的意思,这里用来比喻土地肥沃。 (3)题干中要求分析诗歌内容
【注释】 又题寒林访友册页:又,再一次;寒林访友册页,是作者的题画诗。寒林,泛指深秋时节的树林;又指“寒林隐士图”。 策杖来寻隐士居:策杖,拄着手杖,步行。隐士居,即隐居者的居所。 烟林:雾气笼罩的树林。 萧疏:寂寞冷落的样子。 过桥遥指秋声馆:过桥,指经过一座小桥。秋声馆,即秋天的声音,借指秋夜读书声。 欧阳:指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等。
注释:新晴的时候不要胡乱怅恨征途,叠嶂层峦宛如画卷。过雨看松最为奇特绝妙,如同头上佩戴的万颗明珠一样。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安福道中所作。诗人在旅途之中,偶遇雨后山景,不禁为之惊艳。“叠嶂层峦俨画图”形容山高而密,仿佛是一幅精心绘制的图画;“过雨看松最奇绝”,则是说经过雨水洗礼之后,那苍翠的松树更加显得神奇和独特;“钗头万颗缀明珠”,则形象地描绘了松针如珍珠般镶嵌在翠绿的枝头,美丽动人
【注释】 ①安福道:今名安福路。在北京市。②茆(máo)店:茅草屋。③红霞:朝霞。④底事:为什么。料峭:形容微寒。⑤篮舆:竹笼车,一种用竹子编成的车辆,供老人或病人乘坐。⑥赏析: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在五更时分,鸡声四起,从茅店里走出,迎着晓色,一路走来。他看见天边出现了一片红霞,渐渐舒卷开来。忽然觉得晓寒比往常更加料峭,山云重重叠叠,好像包裹着他的车子。 【译文】 清晨,鸡叫了五遍
【注释】 浅滩:河滩。五色:指五种颜色,这里指五种颜色的花纹。清供:清雅的食物。小游鱼:指观赏鱼。 译文: 浅浅的河滩上,碎石铺成的路,比琼琚还要美,五色花纹绘在石头上,比画工画得更好。 我把它捡到一只瓷碗里,当作了清雅的食物供养着,为它养了一条小鱼。 赏析: 《征程杂咏三首其三》是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作品。这首诗描写的是一幅精美的画面:浅滩碎石铺成的路面,五色斑斓,宛如琼琚一般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