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泊任天真,忆掉头苜蓿阑干,八十翁自耕铁砚;
老成悲电谢,试屈指枌榆甲第,廿三科谁共琼林。
注释:
- 澹泊任天真:形容人淡泊名利,保持一颗纯真无邪的心态。
- 忆掉头苜蓿阑干:回忆过去曾经在苜蓿花开时骑马离去的情景。
- 八十翁自耕铁砚:八十岁的老人还在自己耕种着铁砚,表示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和坚持。
- 老成悲电谢:形容岁月的流逝使人感到悲伤,如同电光一闪即逝。
- 试屈指枌榆甲第:试着用手指算着那些高墙大院,表示对这些权贵豪宅的不屑。
- 廿三科谁共琼林:第二十三科考试中谁能与自己一同进入金榜题名?意味着自己的努力并未得到认可。
译文:
淡然处世保持纯真,回忆起年少时的苜蓿花开,那时我们骑马离去。虽然年已八十,我还是亲自耕作着铁砚,坚守着自己的农耕生活信念。岁月流转,让人不禁心生哀愁,就像电光一般转瞬即逝。我尝试用手指数数那些高大的宅院,心中充满了对他们的鄙视和不屑。然而,在我参加的第廿三次科举考试中,又有谁会和我一起荣登金榜呢?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作者对人生态度、功名追求以及对现实不满的诗歌。首句“澹泊任天真”展示了诗人淡泊名利、保持心态纯净的性格特点。接着通过回忆苜蓿阑干的场景,表达了对青春时光的怀念。“八十翁自耕铁砚”则反映了诗人虽已年过八旬,却依然保持着勤劳务实的农耕生活态度,体现了一种超越年龄的智慧和执着。
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苜蓿”、“铁砚”、“电谢”等,既有视觉上的形象描绘,也有情感上的抒发。特别是“老成悲电谢”,将时间的流逝比喻为电光一闪,既形象又富有哲理,引人深思。最后一句“廿三科谁共琼林”,则是作者对自己科举生涯的反思和感慨,反映了一种对传统功名观念的批判和对个人价值的追问。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经历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真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