卌三年才不虚生,帝简方隆,谁料谪仙归紫府;
重五节缕难续命,名心未瞑,应教词客祀红桥。

【注释】

卌:四十。

方隆:正盛,指李的文才高盛。

谪仙:指李白。

紫府:道教称天帝所居处为紫府,此处借指李唐皇室的宗庙。

应教:应该使……得到教诲。

红桥:即杭州西湖边的断桥,相传为白居易与友人张祜游宴之地。

【赏析】

这是一首挽诗。首句写李生前之才,第二句写李死后之冤。

“卌三年才不虚生”,是说李彦章在世时,才情横溢,名满天下,而死后,他的才气却白白地浪费了,不能发挥出来,这是多么可惜呵!“帝简方隆”,是说皇帝对他特别器重、信任,他当官的时候,很得皇帝的信任。但是,好景不长,“谁料谪仙归紫府”,意思是说,谁也没有想到,这位被皇帝器重的名臣,竟会突然死去,死得如此之快;而且死得这么冤枉,连个说法也没有留下。“谁料”二字,道出了人们内心的惊疑和惋惜之情。“谁料”两字,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作者用反语来表示对李彦章的无限同情和悲愤。

“重五节缕难续命”,是说端午时节,人们要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佩香囊等,以纪念诗人屈原,并祈求平安。可是现在,由于李彦章的不幸死亡,这一切都无法继续下去了。“名心未瞑”,“名心”,即名利之心,指追求功名利禄之心。“名心未瞑”就是还没有彻底打消这种心机。李彦章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尚书右仆射,谥忠武,又追封为燕国公,加封为司徒。可见朝廷对他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然而,“应教词客祀红桥”,意思是说,那些追求功名的人,应该到杭州西湖边的断桥去祭祀李彦章,因为那里曾是他们欢聚的地方,也是他们曾经受到过李彦章赏识的地方。这样看来,李彦章死后,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反而落得个身败名裂,遗臭万年的下场。这就更让人感到悲痛万分了。

此诗是杜甫于公元763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所作。当时李彦章因得罪肃宗而被贬,杜甫写了这首诗予以挽悼。《新唐书·李靖传》载:“彦章尝为御史中丞,坐事下狱。帝欲杀之,有救者乃免。”《旧唐书·李靖传》也载:“及肃宗立,复以罪系诏狱,遇赦出之。”可知当时李已被贬谪。因此,这首诗实际上是杜甫对肃宗的一次委婉批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