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隐千秋,分争处、谁为故国。
论往事、残民背约,入关先失。
玉斗谋成隆准志,楚歌声尽重瞳力。
最堪怜、天意屈英雄,真无术。
江东地,难栖息。
樽前舞,徒凄恻。
记当年神勇,只今空惜。
铁甲寒沾豪杰泪,吴钩利送倾城色。
叹从容、一死纵酬恩,悲何极。
诗句释义与译文:
- “痛隐千秋,分争处、谁为故国。”
- “痛隐千秋”指的是对过去的深深哀痛,持续了很长时间。
- “分争处”指的是争斗和纷争的地方,暗示着国家的分裂和内乱。
- “谁为故国”询问是谁导致了国家的命运如此凄凉,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不满。
- “论往事、残民背约,入关先失。”
- “论往事”指的是回顾过去的历史。
- “残民背约”意味着违背了与人民之间的约定,导致人民受到伤害。
- “入关先失”指的是在进入函谷关之前就已经失去了优势或重要的东西。
- 这反映了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以及对当时决策的批评。
- “玉斗谋成隆准志,楚歌声尽重瞳力。”
- “玉斗谋成”指的是用智慧和策略成功地谋划。
- “隆准志”可能是指秦始皇,他的雄心壮志被形容为“龙颜四目”。
- “楚歌声尽重瞳力”指的是楚霸王项羽的英勇,但最终却落得英雄末路。
-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智谋与英雄主义的重要性及其悲剧性结局。
- “最堪怜、天意屈英雄,真无术。”
- “最堪怜”表达了对英雄遭受命运不公的同情。
- “天意屈英雄”意味着命运的残酷使得英雄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
- “真无术”指出英雄虽有高超的技能,但在面对命运时却束手无策。
- 这反映了对英雄无奈和无力感的感慨。
- “江东地,难栖息。”
- “江东”通常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这里特指项羽的故乡。
- 这句话表达了项羽失去家乡后无处安身的悲哀。
- “樽前舞,徒凄恻。”
- “樽前”可能指的是宴会或聚会的场景。
- “舞”指的是舞蹈,这里可能暗指庆祝或欢庆的行为。
- “徒凄恻”表达了一种孤独和悲伤的情感,与前面的喜悦形成鲜明对比。
- 这反映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 “记当年神勇,只今空惜。”
- “当年神勇”指的是过去项羽的英勇无敌。
- “只今空惜”表达了现在只能感叹过去的美好而无法挽回。
- 这句诗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失落的感慨。
- “铁甲寒沾豪杰泪,吴钩利送倾城色。”
- “铁甲寒沾”形容战袍上沾满了寒冷的铁甲。
- “豪杰泪”可能指的是英雄们的泪水,因为他们的英勇牺牲未能改变局势。
- “吴钩利送倾城色”指的是吴钩(一种兵器)锋利到可以割断城池。
- 这描述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英雄们悲壮的结局。
- “叹从容、一死纵酬恩,悲何极。”
- “叹从容”表达了对死亡的从容接受和感慨。
- “一死纵酬恩”意味着即使为了报答恩情而选择死亡也无怨无悔。
- “悲何极”表达了对死亡的悲哀是无边无际的。
- 这反映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死亡不可避免性的接受。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虞姬对项羽悲剧命运的深切悲痛,表达了对英雄悲剧命运的无奈和哀思。诗中通过对比昔日的英雄豪情和今日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历史的无常和个人英雄主义的悲剧性。诗人通过对项羽一生的回顾和总结,揭示了历史变迁中的残酷和英雄的无奈,同时也表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