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处春泥衬落英。
才过寒食又清明。
调青细雨霏霏湿,帖翠微风剪剪生。
邀翠幰,拂红缨。
短长亭外暮烟轻。
萋萋会得东风意,不道王孙有别情。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春草”是词牌名,“鹧鸪”是这首词的标题。

衬(zhèn)落英:落花飘散的样子。

才过寒食又清明:过了寒食节就是清明节。

调青(diào qīng)细雨霏霏湿:指春天的小雨绵绵不断。

帖翠:形容微风轻轻吹拂着草木,使之呈现出翠绿色。

邀(yāo):招引。

长亭:设在路旁的长亭。

王孙:贵族子弟或王公大臣的子孙,泛指贵族子弟。

【赏析】

《鹧鸪天·春草》是一首写春天景色的词,全词语言浅显自然,却能准确而生动地表达出春草、春雨、春风等春天景物的特点和特征,读来清新可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通过写景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感受和情感。

“几处春泥衬落英”,首句点明季节和时节,即暮春时节。春末夏初的天气里,百花渐谢,柳絮飘飞,黄莺停啼,春泥湿润,落红点点,一片凄清景象。“几处”二字写出了落英之多。春日里花开得很多,但到了暮春时节,落花也多起来。这里用了几个“处”字,既写出了落花之多,同时也暗示着春天即将过去。

“才过寒食又清明”,这一句是过渡到下一句的桥梁。“寒食”在农历四月初,正是春季,所以“才过寒食又清明”。清明时节,天气转暖,草木开始生长,百花盛开,正是踏青的好时节。古人常在这期间扫墓祭祖,以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

“调青细雨霏霏湿”,“调青”二字用得十分巧妙,既写出了春天雨水的特点,又暗示了春天的雨势不大,细如丝缕。“霏霏”二字则写出了雨的形态和气息。“调青”和“霏霏”两词一前一后出现,使得整句话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同时,这两句话也为接下来的描写做了铺垫。

“帖翠微风剪剪生”,这句话中用了“贴翠”、“微风”、“剪剪生”三个动词,将一幅春雨中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帖翠”一词形象地描绘出了微风轻拂着草木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变得生机勃勃。“剪剪生”则写出了微风吹拂时草木摇曳生姿的样子,给人一种春意盎然的感觉。

“邀翠幰(xiǎn)拂红缨”(“幰”同“幔”),这里的“邀”字表明了作者在邀请春天的到来,而“拂红缨”则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如何温柔地拂过人们的脸庞,给人一种舒适感。

“短长亭外暮烟轻”,这一句是过渡到下一句的桥梁。“短长亭外暮烟轻”中的“短长亭”指的是古代的一种驿站,也是行人休息的地方。这里的“短”字表明了距离之近,而“长”字则表现出了距离之远。暮色渐浓之时,长亭之外,夕阳余晖映照下的烟雾渐渐变得轻薄起来。这里不仅描绘了夕阳下的场景,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

“萋萋会得东风意”,这句诗中用了“会得”一词,表示诗人对于春天的到来感到欣慰。“萋萋”二字则用来形容草木茂盛的景象,给人以生机蓬勃的感觉。这一句既表现了春天的美好,又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

“不道王孙有别情”,最后一句是全词的收尾。“不道”一词表明了诗人对于王孙离别的不理解之情。这里运用了反问的语气,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王孙是指贵族子弟或王公大臣的子孙,泛指贵族子弟。这句诗中,诗人用“不道”一词表达了自己对于王孙离别的不解之情。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贵族子弟的生活琐事的关心与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