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雨沧江鼓枻来,高秋欲访斗鸡台。
吹箫不见珠帘卷,叠鼓如闻锦缆回。
幕府千年南渡恨,盐船一夕北风哀。
挑灯试读芜城赋,敢道参军枉费才。
扬州(庚子)
暮雨沧江鼓枻来,高秋欲访斗鸡台。
吹箫不见珠帘卷,叠鼓如闻锦缆回。
幕府千年南渡恨,盐船一夕北风哀。
挑灯试读芜城赋,敢道参军枉费才。
注释与赏析:
- 诗句解读:
- 暮雨沧江鼓枻来 - 傍晚的大雨在江中激起波澜,词人驾驶小船归来。“沧江”暗示了江水波涛汹涌,“鼓枻”则表现了划船时的节奏和节奏感。
- 高秋欲访斗鸡台 - 秋天即将来临,词人打算去访问斗鸡台。“高秋”指秋季,“斗鸡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景点。
- 吹箫不见珠帘卷 - 曾经的歌舞升平场景不复存在,只剩下风吹过空旷的场景。这里“吹箫”可能是一种回忆或象征,而“不见珠帘卷”则传达了一种失落感。
- 叠鼓如闻锦缆回 - 远处的鼓声仿佛在耳边回响,让人想起过去繁忙的景象。“锦缆回”形容过去的繁荣景象。
- 幕府千年南渡恨 - 历史的沉重感,南宋偏安一隅的历史遗憾。“幕府”可能指的是南宋时期的军政机构,而“南渡”则表示被迫南迁的历史。
- 盐船一夕北风哀 - 一夜之间,盐船被北风吹散。“北风哀”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现实的悲凉。
- 挑灯试读芜城赋 - 夜深人静时,独自一人尝试阅读《芜城赋》,这是一种孤独而又深沉的表达。“芜城赋”是一篇著名的辞赋,常用于文学创作中。
- 敢道参军枉费才 - 虽然有才华,但未能施展。这里的“参军”可能是作者自谦或自嘲,而“枉费才”则表达了对自身才能未被充分利用的感慨。
这首《扬州慢》不仅描绘了一个城市的衰落,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姜夔成功地传达了他对故土的深情以及对历史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