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胜江山莽夕烟,龙蟠犹是孝陵田。
灵衣石马归何处,破帽青衫拜此年。
百战艰难三尺剑,中原零落五铢钱。
微生自有横流感,一吊通天倍惘然。
【解析】
这是一首七绝,前两句写景,后三句抒情。
“形胜江山莽夕烟”,点出秋日之景,“形胜”即地势之胜,“江山”指金陵的山水。
“龙蟠犹是孝陵田”,说玄武湖边龙盘虎踞之地,依然像当年孝武帝建康城一样,还是帝王之墓。“犹是”说明孝武帝建康城的地盘并未改变,但这里已不再是帝王之墓。
“灵衣石马归何处”,诗人用“灵衣”、“石马”等物指代南朝的帝王陵墓,说这些帝王陵墓已经荒废,那些陪葬的灵衣、石马都不知流落何处。“归何处”既指帝王陵墓,也指那些帝王陵墓中陪葬的宝物。这二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南朝帝王陵墓荒废的感慨之情。
“破帽青衫拜此年”,诗人以自己的形象来表现南朝帝王陵园的荒凉,说自己头戴破帽,身穿青衫去参谒,这是多么凄凉的情景,自己也是在为国事而忧心忡忡,因此在这里表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忧虑。“拜此年”即在此年拜祭。
“百战艰难三尺剑,中原零落五铢钱”,这两句诗抒发的是诗人对国家的担忧和忧虑。
最后两句诗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忧虑。诗人以“微生自有横流感,一吊通天倍惘然。”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忧愁。“微生”指作者自己,“横流感”是指自己内心所感受的悲凉。“一吊通天”指诗人因国家前途未卜而产生的哀叹,“倍惘然”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因国家前途未卜而产生的哀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忧愁。
【答案】
译文:
秋天的傍晚,我独自游赏孝陵。山势雄浑,烟雾弥漫,仿佛是当年的皇帝的陵墓。如今,龙盘曲卧的地方,依然如旧,然而那皇帝的陵墓早已不复存在。
皇帝的灵车和石马都已不知所踪。我头上戴着破帽,身披青衫,来到这里,心中充满悲伤,感叹着岁月的流逝。
历经无数战争,宝剑锋利依旧,但中原大地已经变得残垣断壁,昔日的钱币也已经失去价值;我虽然身处乱世之中,却依然关心国家的安危,为国家感到忧心忡忡。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秋八月。诗人当时正在江宁府(今江苏南京),独游孝陵时所作。
首联写景。首句“形胜江山莽夕烟”,点出秋季景色,“山河形胜”是说金陵的地势优越,有“山川形胜”之意。“江山”指金陵附近的山水。“莽夕烟”是说黄昏时笼罩着山野的烟雾。颔联写景,“龙蟠犹是孝陵田”。意思是说玄武湖畔的龙盘山依然像当年孝武帝建康城一样的地盘,但这里已不再是帝王之墓了。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玄武湖边的龙盘山虽然还保持着原来的地盘,但那里已经不再是帝王的陵墓了,而是一个普通的湖泊。“犹是”表明孝武帝建康城的地盘并没有改变,但是这里已经变成了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灵衣石马归何处”,诗人用“灵衣”“石马”等物指代南朝的帝王陵墓,说这些帝王陵墓已经荒废,那些陪葬的灵衣、石马都不知流落何处。“归何处”不仅包括帝王陵墓,也包括那些帝王陵墓中陪葬的宝物。这二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南朝帝王陵墓荒废的感慨之情。
颈联写诗人的内心感受。“破帽青衫拜此年”。诗人以自己的形象来表现南朝帝王陵园的荒凉,说自己头戴破帽,身穿青衫去参谒,这是多么凄凉的情景,自己也是在为国事而忧心忡忡,因此在这里表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忧虑。“拜此年”,即在此年拜祭。
尾联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忧虑。“百战艰难三尺剑,中原零落五铢钱”。这两句诗抒发的是诗人对国家的担忧和忧虑。诗人以“微生自有横流感,一吊通天倍惘然。”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忧愁。“微生”指诗人自己,“横流感”是指自己内心所感受的悲凉。“一吊通天”指诗人因国家前途未卜而产生的哀叹,“倍惘然”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因国家前途未卜而产生的哀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