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如日月乍经天,尘劫回头五百年。
几辈枕中鸿宝在,一朝墙角短檠捐。
俗儒干禄难为学,平世求才自有先。
未必纵横胜帖括,后生且莫笑前贤。

【注释】

赫如日月:好像太阳和月亮一样辉煌。

尘劫:指尘世的灾难。

几辈:几代。

短檠:矮小的灯台。

干禄:求取功名。

平世:太平盛世。

纵横:文采飞扬,才华出众。

胜帖括(tiě kè):胜过那些死记硬背应试文章的人。

【赏析】

“腐儒”三首诗是作者戊戌年所作的诗。诗人在这三首诗中表达了对时局的看法,认为科举考试制度已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并以此劝勉青年要奋发向上,不要沉溺于科举制度之中。全诗感情真挚,语言流畅,富有哲理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赫如日月乍经天,尘劫回头五百年。”诗人首先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境,将科举考试制度比作天上的日月,指出它曾一度照耀天地,照亮了无数学子的人生道路。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制度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许多有真才实学的士人被埋没其中,而那些只追求名利的俗儒却得到了提拔重用。这就像一场尘世的大灾难突然降临,让许多人回首往事,感叹不已。诗人用“尘劫回头五百年”来形容这种变化的速度之快,让人来不及应对。

“几辈枕中鸿宝在,一朝墙角短檠捐。”诗人接着描绘了一幅画面:曾经有很多士人在梦中梦到过鸿福般的珍宝,但如今却只能在墙角边捡拾那些已经失去光彩的短木棒。这里的“短木棒”象征着那些被埋没的人才,他们曾经怀揣着鸿福之梦,但最终却只能成为庸碌之辈。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对当时科举制度的失望之情。

“俗儒干禄难为学,平世求才自有先。”诗人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对科举制度的看法。他认为,那些只是追求功名利禄的俗儒很难真正去学习学问,而在太平盛世中,那些有才能的人自然会脱颖而出,不需要刻意去迎合。这里的“干禄”指的是追求功名,而“求才自有先”则是指那些有才能的人自然会受到重视。诗人通过这两个观点来表达自己对人才选拔机制的看法,认为应该更加关注人才的内在素质,而不是仅仅看重外在的功名利禄。

“未必纵横胜帖括,后生且莫笑前贤。”最后两句诗是诗人对后人的期望和提醒。他指出,虽然有的人擅长写文章,能够赢得他人的赞誉和尊重,但并不一定能够真正解决问题或做出贡献。因此,后生们不应该嘲笑前贤们的成就或做法。这里的“纵横”指的是善于运用自己的才华来解决问题或做出贡献,而“帖括”则是指死记硬背应试文章的做法。诗人希望后辈们能够超越前人的局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